2025-08-14 11:21:49 来源: 食安观察网
农村食品消费避坑指南权威发布
识别六类问题产品,掌握五步选购技巧 市场监管部门亮剑农村食品安全,为农民“舌尖安全”筑起防护墙
河南郑州讯(柴占阳)近期,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农村市场发布专项风险提示,揭露假冒伪劣食品六大常见陷阱,并给出权威防范指南,旨在净化农村食品消费环境,切实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李鬼”横行,农村市场六大高风险食品需警惕
市场监管部门指出,农村消费者需重点防范六类问题食品:
1. “山寨”食品:如“康帅傅” “粤利粤”等仿冒名牌产品,价格低廉但原料工艺堪忧;
2. “假冒”食品:伪造品牌或掺杂掺假,酒类、食用油等品类风险高,可能含毒有害物质;
3. “三无”食品: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合格证,儿童零食、散装食品问题突出;
4. “过期”食品:篡改日期或直接销售过期品,易引发腹泻中毒;
5. 腐败变质食品:肉制品、果蔬等因储存不当变质,微生物超标风险大;
6. 虚假宣传食品:普通食品谎称“降糖”“抗癌”,可能非法添加违禁成分。
五步选购法,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
为帮助农民有效避坑,监管部门给出核心防范建议:
“一看渠道,二查包装,三观外观,四对日期,五验标签。”
认准正规门店:优先选择证照齐全的商超,警惕流动摊贩的超低价来源不明食品;
细察包装标识:警惕印刷粗糙、仿名牌包装,核对商标、图案等细节;
辨别食品状态:拒购颜色异常艳丽、气味刺鼻或结块有杂质的产品;
紧盯生产日期:确认日期打印清晰无涂改,远离临期打折异常商品;
验证标签信息:必备厂名厂址、SC标志、保质期,保健食品认准 “蓝帽子”,进口食品须有中文标签。
维权有渠道,共治共享安全环境
法律专家强调,消费者若遇问题食品,务必留存凭证、样品及包装,及时拨打12315热线或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构建安全农村食品环境,需监管、科普与公众监督三方合力。”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打击力度,筑牢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食品安全无小事,识假辨劣是关键。
当每一双眼睛都成为监督的镜头,当每一次消费都伴随清醒的抉择,假冒伪劣便无处遁形。
农村市场终将成为安全、信赖的代名词——这不仅是监管的目标,更是每位消费者用行动书写的未来!
注:本文依据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风险提示编写,数据及分类援引自该部门公开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