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 11:00:05 来源: 食安观察网
(柴占阳 熊骥一)“这封信既是对我们的提醒,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河南省许昌市开发区某食品加工厂内,负责人王先生仔细阅读着市场监管部门送来的《致农村地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一封信》,郑重地将信件张贴在车间显眼位置。这一幕,正是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发区分局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专项行动的生动写照。
创新监管模式 传递责任担当
5月中旬以来,开发区分局在辖区范围内启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与以往单纯执法不同,此次行动创新采用“公开信+靶向监管”模式,将政策解读、法律宣传与执法检查有机结合。这份精心制作的公开信不仅详细列举了12类重点整治的违法违规行为,更创新性地将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清单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操作指南。
“过去检查多是开罚单,现在先送政策指南,这种'服务式监管'让我们更容易接受。”经营乡村超市的李大姐表示。
执法人员采取 “检查一户、宣教一户、规范一户”的工作方法,针对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农村商超等不同主体,分类制定检查清单,重点核查索证索票、进销存台账、食品添加剂使用等关键环节。
刚柔并济守护舌尖安全
在行动现场,执法人员手持移动终端,对某食品加工车间的原料库进行溯源核查。
“这批面粉的供货商资质需要补充完善”,监管人员边记录边指导企业整改。专项行动既保持高压态势,又体现执法温度:对首次轻微违法实行“首违不罚”,通过行政指导、限期整改等方式督促规范;对故意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行为则重拳出击,目前已立案查处3起典型案件。
“我们建立了信用监管+动态跟踪'机制。”开发区分局食品监管科负责人介绍,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需整改单位,已全部纳入重点监控名录,通过“回头看” 确保整改到位,数据显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累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02户(次),开展行政指导24次,责令改正4户次,发放公开信实现辖区全覆盖。
构建长效治理新格局
在推进专项整治的同时,开发区分局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监管体系。一方面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对农村食品流通实施全过程追溯;另一方面联合乡镇食安办建立网格化监管机制,培育数十名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更通过设立“红黑榜”公示制度,激励经营者自觉落实主体责任。
“食品安全没有休止符,我们将持续完善社会共治格局。”开发区分局局长在采访中表示,下一步将推出“你点我检”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开通农村食品维权绿色通道,并计划每季度开展“食品安全开放日”活动,让群众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的参与者、监督者。
从一封公开信到系统化治理,许昌开发区正以创新举措筑牢农村食品安全防线。这种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监管实践,不仅守护着广大农民“舌尖上的安全”,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坚实的质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