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15:21:41 来源: 食安观察网
(柴占阳)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当前河南大部地区持续高温高湿,这不仅考验着人们的体感舒适度,更对食品安全构成严峻挑战。高温环境下,食物腐败加速,细菌滋生活跃,食源性疾病进入高发期。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7月10日正式发布夏季餐饮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围绕八大关键环节,为全省公众送上一份 “舌尖上的清凉守护”。
外出就餐:证照卫生是底线,高风险食品需谨慎
高温天外出觅食,选择餐厅是第一步。提示强调务必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的餐饮单位。生食海产品、感官异常或未熟透的菜肴应尽量回避。对熟卤菜、凉菜冷食、自制泡酒等高风险食品要“慎之又慎”。同时明确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及来源不明的有毒有害动植物,餐后务必保留发票等凭证,为后续维权留证。
食材采购:火眼金睛避“雷区”,冷藏设施是关键
家庭餐桌的安全始于采购。提示划出明确“禁区”:不购发芽土豆、野生蘑菇、不明水产品、无检疫畜禽肉及街头无证熟食。购买熟食必须认准具备合法资质和冷藏设备的超市或副食店,对路边摊的自制熟食、凉拌菜等则需高度警惕。
厨房加工:生熟分开防污染,彻底加热是王道
家庭厨房是安全核心战场。提示要求绝不加工变质食材,严格做到生熟、荤素分开操作,严防交叉污染。肉类、蛋类、水产品务必彻底烧熟煮透;四季豆等豆类食材必须充分翻炒、煮熟焖透。熟食制作后最好在2小时内食用完毕。冰箱里的隔夜菜必须充分加热,一旦发现异味变质,坚决弃用。
剩饭剩菜:高温是 “天敌”,再加热是必须
夏季剩菜风险陡增。打包或剩余食物须避开高温高湿环境妥善存放。食用前务必确认无变质,并经过彻底再加热——这是避免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关键屏障。
食物储藏:冰箱不是保险箱,科学分区保新鲜
冰箱使用大有学问。存放不宜过满,定期除霜必不可少。生肉生鱼必须与蔬果类分区或分装存放。开封后的瓶罐装食品需立即冷藏并用保鲜膜密封,冷藏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
烧烤诱惑:美味暗藏风险,路边摊尤需警惕
烧烤虽诱人,隐患需正视。提示指出高温烤制易产生苯并芘等有害物,长期大量食用危害健康。更现实的风险在于:烤制时间不足可能导致中心温度不达标,易引发寄生虫病或人畜共患病。尤其在卫生条件难保障、肉类易变质的路边烧烤摊, “少食慎食”是更安全的选择。
冷饮消暑:正规渠道购买,警惕“二次冷冻”
清凉冷饮也可能 “藏污纳垢”。提示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商场、超市或店铺购买,仔细查看标签、日期及包装完整性。购买后及时食用或冷冻保存,切忌将化冻冷饮重新冷冻,以免品质和安全双受损。
维权保障:不适及时就医,12315时刻在线
最后一道防线是维权意识。提示强调,若就餐后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保存好就诊记录、检验报告等关键证据。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请第一时间拨打12315热线投诉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将为您的健康权益保驾护航。
这份详实指南,不仅是应对高温食品安全风险的实用手册,更彰显了监管部门 “以民为本”的治理温度。当每个消费者都成为食品安全的 “第一守门人”,当科学知识化为日常习惯的涓涓细流,这个盛夏,河南人的餐桌方能抵御高温侵袭,让安全与美味常伴,守护千家万户的烟火安康。
河南市场监管部门以民生关切为哨,在酷暑中为百姓餐桌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