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新闻

去年到今年上半年食品谣言大盘点 棉花肉松注胶面条是这么回事

2018-07-23 10:59:00 来源: 搜狐

今年食品安全宣传周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食品安全谣言的治理。食品安全谣言不仅影响公众食品安全信心,损害行业企业健康发展,更甚者扰乱社会秩序、危及国家安全。现在,我们来盘点去年到今年上半年,传播及影响力较大的食品谣言,总有一个你曾经看到过。

谣言1.塑料紫菜

2017年2月末,几段展现“塑料紫菜”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视频中有人称几个福建晋江企业产的紫菜是“塑料做的”,并表示紫菜嚼不烂,劝诫网友“别吃了”,引发一轮“紫菜风波”。

后来调查发现,这是一起有预谋的造谣事件,主犯王某因敲诈勒索罪被判刑1年10个月,处罚金3万元。紫菜是一种藻类,富含各种多糖类物质,在干制之后,烹饪方法或时间不对的话,可能导致紫菜嚼不烂、撕不断的情况出现,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就像我们吃青菜一样,里面的纤维也是嚼不烂的。

谣言2.棉花肉松

2017年5月22日,网友上传了从肉松蛋糕中洗出棉花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视频中,网友一边洗肉松,一边言辞凿凿地说洗出来的絮状物不是肉松,并用火点燃来证明这些是棉花。

5月26日,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出具检验报告:肉松样品质地均一,由单一纤维组成。检验人员还提取肉松里面的核酸物质DNA。经检验,提取出的DNA为鸡成分DNA,由此说明肉松样品是鸡肉来源,未检出棉花内源基因。事后,拍摄视频的王某和黄某被依法行政拘留五日。

在很多人观念中,大部分食品应该是不可燃的。但是恰恰相反,绝大多数食品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燃的,甚至是易燃易爆的。而且,我们也知道,蛋白质燃烧和木质纤维燃烧是完全不一样的,别的不说,气味都不一样。

谣言3.塑料大米

去年5月,一段1分多钟的所谓“大米加工”的视频在朋友圈流传,内容是在一个车间里,操作者把白色塑料袋送进一个大型机器的漏斗里,然后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后生成了白色粒状物,形似大米。视频制作者最后用字幕呼吁“转发分享曝光”。

这不是塑料大米的第一次出现,2016年就有类似的新闻,只是没有掀起波澜。所谓“塑料大米”,是用塑料造粒机生产出来的塑料颗粒,是塑料行业的常见工艺和制品,不是什么假大米。

我们大家都知道,造假是为了谋取利润,如果赔钱肯定不会有人干。目前,透明塑料颗粒阿里巴巴报价是10000元/吨左右,折合下来是5元/斤;而市面上口感较好的东北大米,价格是2.5-3元/斤。卖一斤假大米,亏2块钱,这有多少得赔多少,生意完全做不下去啊。

谣言4.注胶面条

塑料大米风波刚过,注胶面条视频又出。拍摄者把生面条放到水中反复揉搓清洗,最后留下一团黏糊糊的胶状物。拍摄者由此判断,这团黏糊糊的胶状物,是塑化剂或者某种工业胶,人吃多了会得病。

我只想问一句,大哥,您自己没洗过面筋吧?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用水反复洗面团,把淀粉洗掉之后,剩下的不规则胶状物就是面筋。记得小的时候,面筋都是在家自己洗出来的。面筋其实就是面粉中的蛋白质,高筋粉、低筋粉就是依据面筋含量的高低来划分的。

谣言5.药水香蕉

香蕉口感软糯、老少皆宜,富含糖类、膳食纤维,是很多人爱吃的热带水果。但是,香蕉泡药水的传闻一直层出不穷,让大家在吃与不吃之间纠结不已。

香蕉的确需要用药水,但这个药水并不是大众概念中的农药。香蕉所用的药水分为两种,一种是保鲜剂,另一种是催熟剂。香蕉是呼吸跃变型水果,这意味着当香蕉完全成熟的时候采摘,就不能长途运输和较长时间保存了。为了保香蕉的品质,需要在香蕉生理成熟后采摘(香蕉的成熟分为两个阶段,先是生理成熟,生理成熟后,不加抑制的话,很快达到完全成熟,然后衰老、腐烂),然后涂保鲜剂,抑制香蕉的呼吸跃变,等到了销售地,加入催熟剂乙烯利催熟。而这些药水,属于低毒、易挥发的农药,并且集中在香蕉皮上,不会进入香蕉中。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