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奶粉质量安全问题重现 消费者信心再遭重创

2015-11-24 18:02:59 来源:

奶粉质量安全问题重现 消费者信心再遭重创
11月16日至11月23日期间,奶粉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热议话题,12批次奶粉不合格,9款为羊奶粉和涉及红星乳业被重点提及。第三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的召开促使“食品安全战略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话题舆情热度再次升温。
食品安全话题热度排名

注:热度由媒体报道、论坛、微博、微信、博客进行权重计算综合得出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公布了不合格婴幼儿配方奶粉样品12批次,奶粉质量问题再次重创消费者信心,涉事企业的回避态度加剧了民众的不信任感,也不利于恢复中国乳业在民众心中的信心。11月15日,第三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在京召开,峰会联系“食品安全战略”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热点,进行了主题设计和发言,“食品安全战略”话题舆情热度再次提升,落实和具体措施依然是舆论关注主要问题。
本周,被监管部门曝光的食安问题包括“山东汇源等11批次饮用水亚硝酸盐超标 被令下架”、“甘肃省食药监局:17批次蔬菜及其制品不合格”、“多批次海米被食药监检出不合格 羽利兴海米被曝铝残留”、“400批次进口食品质量不合格 5批‘嘉宝’婴儿辅食上黑榜”、“涉嫌违法生产 江西查封2万多公斤糖姑娘黑红糖”等。“食盐含塑料微粒已是世界性问题 专家称危害极小”、“民间打假人花2万余元买4箱假茅台 获3倍赔偿”、“问题农产品‘断头案’频发 农民喊冤消费者纠结”等话题的关注度也较高。
一、12批次婴幼儿奶粉上“黑榜” 涉事企业避而不谈遭质疑
1.舆情概述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公布了近期不合格婴幼儿配方奶粉样品12批次。据悉,7~9月,总局抽检国产样品513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12批次,其中9批次为羊奶粉。12批次不合格样品中,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样品4批次;不符合企业标准或产品包装标签明示值,但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样品8批次。媒体纷纷对奶粉问题进行了曝光,关注点停留在涉事奶粉品牌和多为洋奶粉问题上,乳业安全问题依然挑动着公众敏感神经。
2.舆论关注度

舆论关注趋势
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公布了不合格婴幼儿配方奶粉样品批次后,舆情热度开始升温,11月18日达到顶峰。媒体报道多为发布和转载问题奶粉批次的相关信息,以客观陈述为主,内容大同小异,尚未出现评论性报道。媒体报道的主要不同点体现在标题强调点不同:一类为强调问题奶粉批次,如《12批次婴幼儿奶粉上"黑榜"》;一类为指出涉事企业,如《食药监总局:红星乳业等12批次奶粉不合格》;一类为关注涉事奶粉种类,如《12批次奶粉不合格其中9款为羊奶粉》。
在对涉事奶粉品牌的报道中,企业回应成为舆论关注点。媒体重点指出,因养悦婴儿配方羊奶粉不合格而被点名的陕西红星乳业有限公司刚刚在新三板挂牌,该公司为羊奶粉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而此次也是该企业年内第二次被公布查出不合格批次产品,但至今未作出回应。此外,被公布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涉事企业中,河南金元乳业有限公司则是今年内第三次上黑榜,对此次不合格事件也并未作出回应。
3.网民观点
AOI小七:小婴儿吃的都敢不合格,到底有没有良心啊。
Ii67:妈妈们又要注意了,这些品牌和批次有问题,真是太累了,不断的新问题出现。
事干刑帮:头一阵儿好像农业部有说过,国产奶粉99%合格,与洋奶粉没区别,这不是坑人吗。
蔡蔡蔡蔡一:唉,看了都伤心,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单单生产一个能让家长放心孩子喝了健康的奶粉都没有,人心越来越败坏,买进口货也是迫不得已的。
Wi09:毫无底线,让我们说什么好呢。
冯昆fengkun:怎么这么多集中在陕西,河南?
回来呀:所以说,要买进口的呀,这能怪我们抢购进口奶粉吗,好好反省吧。
4.舆情点评
奶粉问题无小事,民众敏感神经极易挑动。“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之后,中国乳业遭受重创,近年来在各乳企的努力下,国产奶粉开始有所起色,但公众的信任度极度脆弱,一旦发生任何质量问题,质疑和斥责之声都会蜂拥而至,问题奶粉已经给中国乳企的公信力造成重创。此次国家监管部门公布了12批次问题奶粉,虽然未出现媒体的针对性评论报道,但媒体的大量转载迅速扩散和推升了舆情热度,网民的不满情绪立现,纷纷指责涉事企业毫无底线,表示购买洋奶粉实属无奈之举。此外,从问题多为洋奶粉可以看出,洋奶粉品质问题亟待整顿。分析人士也指出,羊奶粉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奶源基础不稳定,市场竞争环境恶劣,产品标准一直未出台,希望标准能早日推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涉事企业避而不谈毁声誉,勇于承担责任方能弥补过失。被公布的12批次问题奶粉中,多数涉事企业都未作出回应。被媒体所重点关注的陕西红星乳业有限公司,并未像承诺的一样在公司官网予以回复,“言而无信”加剧企业信誉度损毁。作为羊奶粉首家上市公司,保障企业产品质量是对消费者和投资者负责,作为老牌企业,品质下降无疑是自损招牌。同样,年内三次被点名的河南金元乳业有限公司也获得媒体重点关注,屡教不改的企业必定难以赢得消费者信任。面对国家食药监局的曝光和整改要求,涉事企业的正确应对方式应是勇于承担责任,按照要求,停止销售、召回不合格产品,彻查问题原因,全面整改,并且公开相关信息,用实际行动恢复自身声誉。
二、舆论再关注食品安全战略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
1.舆情概述
11月15日,第三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在京召开,峰会中,“食品安全战略”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成为强调重点。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指出,这是我国首次将食品安全战略提到国家级战略,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尤其是加强县级和乡级的食品监管,下一步需要让各级政府有足够的能力、预算实行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职责。
媒体对此次峰会专家的发言和讨论问题进行了报道,“食品安全战略”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舆情热度再次升温。舆论期盼“食品安全战略”能够全面彻底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2.舆论关注度

















舆论关注趋势

媒体报道主要聚焦第三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上各参会专家的发言和讨论问题。媒体报道称,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会上表示,中国粮食和食品安全领域面临三大突出问题:资源环境代价、国际市场影响、质量安全隐患。针对质量安全隐患时提出,目前食品质量安全状况隐蔽性强,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监管者信息不对称,政府实施有效监管的难度较大。尤其是面对2亿多农户、4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300多万个食品经营主体,现有监管能力严重不足。
《中国经济时报》:为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注入新动力
中国要保障的粮食和食品安全,不仅是数量上的安全、更是质量上的安全,不仅要做到国内产品质量安全、而且也确保进口产品质量安全。只有质量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因此,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要始终坚持品质优先。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必须从产业源头抓起,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一方面,要净化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农业品牌塑造培育、推介营销和社会宣传,通过品牌效应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必须切实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要严格执行新的《食品安全法》,强化属地政府管理责任,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建立互联共享的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加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兴流通方式的质量监管,更加重视对进口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障食品安全,最终还是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要严格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充分发挥信息甄别功能,切实做到优质优价,通过市场信号引导生产者主动生产高品质的产品。
3.网民观点摘录
问问呢: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真正落实才是关键。暴利驱使、违法成本太低,让一部分人铤而走险,于是稀奇古怪的食品安全事故成为困扰。希望今后这种现象,可以大为改观!
Lily23:食品安全喊了很多年了,现在纳入国家战略也是众望,希望从上到下确实可以重视起来。
随心所欲:战略不战略不是光说,得拿出实际行动来吧,说重视食品安全这么多年了,看现实还不是这个样子。
依云喷你:呵呵了,大家都知道食品安全重要,但是一些奸商就是为了谋利不惜伤害别人,国家战略不能光喊口号,得有实际行动吧。
4.舆情点评
将“舌尖上的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来重视,符合舆论期待。第三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的召开促使食品安全战略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话题再次升温,可见舆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和高期待。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四个最严”要求构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如今,食品安全战略又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这些无一不显示出党和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重视,舆论也对这些出台的政策充满期待。
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任重道远,落实和具体措施成为舆论关注重点。一方面是最严《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战略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另一方面是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故,网民表示各类食品安全事件让自己无奈和心伤,希望各检查和监管部门能够将政策法规落实到位。而除了国家层面的重视,监管部门的落实到位,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还需要企业的负责,以及媒体监督和公众的积极参与。
三、其他热点话题
美国《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近期刊登的一篇文章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文章援引一项研究成果,称在我国超市购得的15个品牌食盐中,发现了包括聚乙烯、玻璃纸在内的多种塑料微粒。《新京报》报道称,塑料微粒污染是世界性难题,并引用专家话指出,通过食盐摄入塑料微粒的毒害性尚不能轻易下结论。媒体的科普报道聚焦热点话题,对于减少民众疑问,消解可能出现的恐慌情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安徽省界首市的陈先生最近在太康打赢了一起假酒案,获得了3倍赔偿。他民间职业打假人的身份获得关注,再次引起舆论关注职业打假行为的正当性讨论。“合法”的观点依然占据主流,多数网民认为职业打假可以狠狠的惩罚不良企业。舆论认为,陈先生打赢官司,被认为是司法对职业打假的合法肯定,对于今后的类似案件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经济参考报》称,记者近期走访北京、安徽、海南等地了解到,从“致癌草莓”到“问题西瓜”,再到“催熟香蕉”等,层出不穷的问题农产品事件不少至今仍无定论,成为“断头案”,不仅消费者“谈之色变”,产地农民遭受损失,给整个产业带来负面影响,也使监管部门公信力大打折扣。报道分析认为,问题农产品‘断头案’频发,源于公众对食品安全信心严重缺失,更容易接受负面信息。而相关机构对食品安全科普严重不足,往往在事件暴发后,陷于被动应对之中,导致科学的、正确的科学解释难以取信于民。再加上少数媒体在调查过程中不严谨、不科学。为减少类似事件,媒体也不断呼吁加强农产品自身质量和监管、加强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管理、建立“谁发布,谁负责”的问责机制等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副巡视员李文阁日前表示,目前我国餐饮行业无证经营现象仍比较严重,尤其在小城镇和城乡结合部尤其普遍。为了加强监管,今年10月1日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中,对餐饮业无证经营行为的起罚点已由之前的2000元提高到5万元。网民多联想到近期媒体所重点曝光的网络订餐商家无证经营问题,指出这些问题商家都应该按照新食品安全法予以严惩,呼吁监管部门积极落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