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济宁市创新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2021-07-27 20:25:53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济宁市创新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周倩 本刊记者 陈德龙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内容,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济宁市各级各部门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密切协同配合,以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一、凝聚共识,构建“三同工作模式”
  
  市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主动做好组织、协调、通报、调度工作,推动各部门间信息共享。一是同部署。今年,我市“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进行了认真研究,立足我市实际,扩充调整了双随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26个调整到38个,并根据营商环境考核要求,在省《计划》的基础上与30余个成员单位,逐条逐项进行了充分沟通并达成共识,形成了我市今年的部门联合抽查《计划》。《计划》共涉及60个领域、89个抽查事项、30余个部门。每一个抽查事项都明确了检查对象、抽查时间、发起及配合单位、检查主体,相较去年,有了大幅度提升。二是同推进。做好数据分析支持,坚持“通用+专业”“风险+评估”的监管理念,深入挖掘监管数据价值,依托差异化监管制度,构建专业信用风险分类模型,通过企业信用风险模型与各部门专业风险模型的集成使用,形成“通用+专业”的风险防控机制。三是同落实。进一步强化部门间的协作配合,科学调配抽查力量,合理把控时间节奏,及时公示抽查结果,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坚决杜绝重复检查、分散检查、拖沓推诿现象发生,实现监管范围全覆盖,监管责任无盲区,最大限度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做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确保抽查发现问题与后续监管相衔接,形成监管闭环,努力营造公平有序、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二、力求突破,探索创新监管方式
  
  一是完善检查对象名录库范围,探索纳入非市场主体。通过各级各部门近两年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的全面推进落实,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检查逐步做到了全覆盖,同时也发现非市场主体的相关检查事项无法与“双随机、一公开”相结合。市联席会议办公室积极与司法、人社等部门沟通交流,探索建立非市场主体检查对象名录库,将行业相关的律师事务所、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非市场主体制定统一的名录库标准,不断扩大“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适用范围。
  
  二是依托告知承诺制,力求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无死角”“全覆盖”。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点工作,也是优化我市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重要举措。为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领域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市“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积极印发《关于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领域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的通知》文件,确保后续监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打好基础。
  
  三是构建起完善的事中事后监管平台。根据国务院网络建设“上下一条线”的工作部署,我局依托省“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平台”、“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业务系统”等信息系统,构建起完善的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平台包含了“双告知”“双随机”“联合惩戒”“监管预警”“数据推送”等功能模块。目前,各系统已发放各相关部门并推广应用,实现“双随机”监管数据自动推送到各相关部门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四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与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互推互进。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优势,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形成监管工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互推互进的模式。
  
  三、强化指导,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作为常态化监管手段,在减轻企业负担、减轻基层执法人员负担、提高监管效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执法行为,为新进执法人员提供工作指导,我市全面梳理自施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以来的政策文件、监管事项、检查方式、适用法律依据等,编制印发了我市《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手册》、《市场监管系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指引》,为各级各部门一线执法人员提供指导,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效能,确保“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真正落实落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