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春安 董天鹤
东坡泡菜历史悠久
《商书·说明》记载:“欲作和羹,尔惟盐梅”,表明31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用盐渍梅烹饪。2000年前春秋时期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小雅·信南》记载,“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其中,“庐”和“瓜”是指蔬菜,“剥”和“菹”是指腌制加工方法。
古眉州腌制泡菜也可追溯到1500年前,眉州家家有泡菜坛(今土地、富牛、自马等乡镇有多处烧制泡菜坛的“坛罐窑”址),每年立夏和金秋,眉州大地红艳的辣椒、修长的豇豆、辛辣的嫩姜、碧绿的青菜、可人的萝卜、黄瓜……各色时令鲜菜次第上市,不择菜蔬贵贱,皆可入瓮泡制,麻辣鲜香脆嫩,咸酸甜味适中的泡菜成为家家泡制、人人爱吃、千家万户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开胃助消化的美味佐餐,构成了眉州乡间世代相袭的风情画卷。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苏轼,号东坡居士1037-1101年),告诉挚友刘景文,他和弟弟苏辙求学时生活清苦,经常吃“三白饭”,即一碗白饭,一碟盐,一碗泡萝卜,从此与泡菜有不解之缘,他不仅称绝诗文书画,精通水文,中医养生,更酷爱天下美食,游历千里,难舍家乡泡菜,更乐意亲历亲为,其泡菜调理烹制的“东坡肘子”“东坡鱼”“鱼香瓢儿白”等美味佳肴,更是传世之作,东坡泡菜起到非凡提味点睛的作用,东坡泡菜伴随他的诗词文章和道德功业名扬天下,流传千古。
为了纪念苏东坡,眉山人把腌制的泡菜通称为“东坡泡菜”。
“苏轼泡菜”艰辛起步燃起星星之火
随着时代变迁,泡菜从百姓家里逐渐走向市场,泡菜坛逐步发展为泡菜作坊。1952年,原眉山县共有泡菜加工户15户;1958年,原眉山县的泡菜个体户组建了公私合营泡菜厂,东坡泡菜加工行业开始萌芽。
初次尝试、便遇挫折,没有真空包装、就注定泡菜走不出眉山。
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全区蔬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原眉山县国营农场开始做泡菜,带动了一些商品意识强的人开始用传统工艺制作泡菜、腌菜,但当时没有规模、没有工艺、没有名气、卖不出去。成都举办糖酒会,由于没有报名费,东坡泡菜连会场都进不去。
卖不掉的关键原因是包装漏气导致泡菜变质,但苦于无技术、无资金,这个问题始终解决不了。当时日本有真空抽气机,但日本听说我们拿来做泡菜,坚决不卖;即便要卖给我们,也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要低价收购我们的泡菜原料,时任县委、县政府坚决不同意这个条件。几年后,辗转通过韩国,才购买到日本的真空包装技术。
得到认可、增强信心,东坡泡菜首个商品性生产厂、首个泡菜品牌就此诞生。
1985年,原眉山县党政代表团受邀参加北京市机械工业局组织的一个大型会议,时任县委、县政府带了20箱泡菜,全部用玻璃瓶包装,主要为了防止漏气影响口感。在会场上,主菜一个没上,20箱泡菜全部告罄,甚至有人拿纸把桌上的泡菜打包带走。参会单位对东坡泡菜非常感兴趣,仅北京市机械工业局就提出要买20吨泡菜,但当时东坡区泡菜企业的生产能力一年最多产2吨左右,完全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是东坡泡菜第一次得到外界的认可、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极大增强了发展泡菜产业的信心。
1986年,原眉山县苏轼饮料罐头食品厂改建为苏轼泡菜厂,注册商标“苏轼泡菜”,随后迅速走俏北京、供不应求,并获得巴蜀食品金奖、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东坡泡菜首次走出国门,做泡菜必须做良心,东坡泡菜必须定位“绿色食品”。
1991年,原眉山县随同四川农业考察队赴北欧、南北美洲等8个国家考察访问时,首次带东坡泡菜出国门。因为怕泡菜带不出去,特意将包装箱的六个面都贴上“绿色食品”认证标志,顺利通过15个海关,并全部免检。这是东坡泡菜第一次走出国门,也是第一次感受到绿色、生态的重要性。
异军突起全区泡菜企业
遍地开花
1993年至2006年,在尝到泡菜加工带来的甜头后,东坡区泡菜加工业迎来了竞相发展的春天,泡菜企业、加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开花,涌现出了川南、李记、惠通、汉超、邓仕等一大批泡菜加工企业。到2006年,全区泡菜企业近50家、加工作坊不计其数,年蔬菜加工量从不足10万吨增加到30万吨,年销售收入近7亿元。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东坡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抓泡菜食品产业,把“小泡菜”做成了“大基地”“大产业”“大市场”,泡菜产业年产值实现158亿元,市场份额占全国三分之一、全省二分之一,产品远销欧美、日本、韩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发展绿色基地夯实产业
融合基础
东坡区是中国泡菜之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四川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四川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基地强县。近年来,东坡区以“保障粮食安全、壮大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政府引领扶持。2005年,眉山市委、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将泡菜确立为重点扶持农业拳头产品,明确东坡区为龙头加快泡菜产业集群化发展。先后成立东坡泡菜产业推进领导小组,设立市泡菜产业推进办公室、中国泡菜城管理委员会、东坡区泡菜产业局,组织协调泡菜产业发展相关工作。2009年起,陆续出台《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扶持中国泡菜城泡菜产业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市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中国泡菜城”园区建设,安排1000万元以上用于会节活动和品牌营销,兑现泡菜企业扶持奖补资金近2000万元;区财政先后投入“中国泡菜城”园区建设资金10亿元以上。
探索粮经复合模式。在原料基地建设过程中,根据眉山气象条件和农业生产实际,探索推广“菜—稻—菜”“菜—菜—稻”等高效轮作模式,既稳定粮食产量,又增加泡菜原料供应。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公司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避免农户市场风险和企业原料风险,实现一二产业主体合作共赢。
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制定蔬菜绿色生态种植、采收、贮运标准,强化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品种结构,引导蔬菜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周边农户采用大棚、喷灌、水肥一体化等节地、节水、节肥等技术,提高生产水平,高标准、规范化推进蔬菜基地建设。近五年,整合投入资金9.5亿元,建成万亩泡菜原料基地12个,辐射带动发展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33.5万亩,推广发展“稻菜轮作”粮经复合模式25万亩,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8.4万亩,成为四川省唯一的国家级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区)。积极发展蔬菜种植适度规模经营,成立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公司,培育扶持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187家。带动区内外15万农户实现年种植收入7.7亿元、带动2.6万农民就近务工、实现工资性收入10亿元。“东坡泡菜”产业已成为助推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驱动器。
狠抓标准建设提升泡菜
产品质量
标准化是产业化、规模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012年11月由东坡区组织泡菜企业起草的国家泡菜行业标准获商务部审核通过,成为了中国泡菜行业标准,为进一步规范泡菜生产标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行使用‘东坡泡菜’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东坡泡菜商标权和知识产权。
坚持以提高全区泡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东坡泡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泡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为重点,最终全面提升东坡泡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防止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强化泡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意识,依法科学监管,对原料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和泡菜产品加工企业的全面监管,努力打造泡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品牌。
培育加工集群壮大
产业融合龙头
加快建设中国泡菜城。本着“产业集中、企业入园、集群发展”的思路,在市中心城区岷江东岸建设面积10余平方公里的“中国泡菜城”园区,同时,在东坡区松江镇、太和镇建设泡菜集中区,形成李记、吉香居、味聚特三大泡菜产业工业园。泡菜加工与包装、冷链、物流形成产业集群,“中国泡菜城”已聚集泡菜及上下游龙头企业30余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2家。园区始终坚持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科学规划布局,建成了以泡菜加工为龙头,原料基地、研发检测、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全产业链一体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坚持把企业作为泡菜产业发展的核心,从资金、环境、服务等方面落实扶持措施。引导龙头企业优化经营管理方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支持通过资金注入、品牌运作、技术输出、管理输出和兼并重组等方式,建立大型泡菜龙头企业和集团。目前,全区现有泡菜调味品食品企业6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泡菜企业36家。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按“民办公助”原则成立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泡菜原料品种选育及生产、泡菜功能微生物研究及应用、泡菜生产加工及综合利用、泡菜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标准的制修订、分析检测和培训及咨询、规划与可研报告的编制等业务,建设以泡研院为龙头,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为支撑,企业为主体的科研体系。已建成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荣获国家行业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6项,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微生物多发酵研究”和“低盐发酵—中高盐储存”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在《国际食品微生物》杂志发表论文,填补我国泡菜微生物高端研究空白。近三年科技成果转化带动效益10亿元以上,被科技部授予“四川优质泡菜产业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
坚持三产互动提升
产业融合效益
做响产业品牌。大力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连续举办九届中国泡菜博览会,形成和发表了《中国泡菜眉山宣言》,成为眉山特有的会节品牌。“东坡泡菜”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证明商标,先后在央视《味道》《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一城一味》《人民日报》《大公报》,凤凰卫视等知名栏目和媒体上报道,端上了北京奥运会、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八大餐桌,“东坡泡菜”荣登2018中国品牌价值榜第33名。全区先后创建中国驰名商标5个,国家绿色食品74个,有机产品19个,四川省著名商标11个、四川名牌12个,全国农副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家,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8家。
推动农旅融合。以泡菜原料基地建设为纽带,统筹实施村镇规划、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拓展泡菜产业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让“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实现一二三产良性融合发展。“中国泡菜城”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设计创意金奖,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形成以泡菜博物馆、泡菜风情街、泡菜广场、企业观光生产线、万亩绿色蔬菜基地、水天花月湿地公园为核心的旅游观光环线,常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
促进城市建设。注重泡菜产业与东坡文化的有机融合,打造泡菜风情街,制作泡菜宴,创作泡菜文艺作品,丰富泡菜文化内涵。通过连续九年举办泡菜博览会,泡菜产业已成为眉山市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城市绿化、美化和旧城改造工程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建成东坡宋城、苏洵公园、苏母公园、苏辙公园、东坡岛湿地公园等一批市民休闲娱乐场所,市民素质和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促进了眉山市创建“全国法制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园林城市”。
瞄准产业融合高端力争
全球领先
眉山“中国泡菜城”正在全力打造全球最大的泡菜生产基地、世界泡菜的研发中心,已建成全国“六个唯一”:全国唯一的泡菜城——中国泡菜城,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泡菜质量检测中心,全国唯一的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全国唯一的中国泡菜博物馆,全国唯一的泡菜行业4A旅游景区,全国唯一的经商务部审核颁发的中国泡菜行业标准。中国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眉山泡菜看东坡。一碟小泡菜,正在破茧成蝶,朝着千亿产业大步迈进。
未来五年,“中国泡菜城”将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科创中心为抓手,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眉山都市现代农业强市,进一步整合投入、创新机制、集群发展,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引领区、新型科技集成区、创业创新孵化区、三产融合示范区、现代农业核心区。
通过努力,最终实现宏伟奋斗目标:让“中国泡菜城”成为全球最大的泡菜生产基地;让“中国泡菜城”成为世界泡菜的研发中心;让“东坡泡菜”成为世界泡菜第一品牌;让“东坡泡菜”成为国际泡菜行业标准的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