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8 10:19:06 来源:
□ 曾海英(通信作者) 王家磊 马洪超 山东时进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食品的安全与营养也愈发受到消费者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安全与健康,不断加大抽检力度。新形势下,质量是检验检测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实验室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才能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信力,从而促进我国食品检测行业的稳定发展。本文根据个人工作经验,总结了检验检测机构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的方式与方法,以期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提供技术支撑依据,为提升食品安全水平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食品安全 检验检测机构 内部质量控制 外部质量控制
1 引言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以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关注食品安全问题[1]。由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且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故我国食品安全体系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2],食品安全风险在各环节、各层次、各领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环境方面,重金属、有机物、生物毒素等污染向食品迁移的问题逐步显现;源头方面,农业投入品过多过滥、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频发;生产加工方面,虽然不合格产品的比重不断下降,但食品添加剂非法使用和滥用依然是导致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不断提升食品检测与监管的可靠性,检测机构的各相关部门应更加注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3],因为其检测结果是人们购买食品及执法部门有效进行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为了配合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和消费者的权益,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特别是承接监督抽检任务的检测机构,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不仅非常重要,更关系着人民的健康、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杜绝误检误判是检测机构的基本职责,故实验室保持较高的检测水平至关重要[4]。本文针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方式和方法进行详细解析,尽可能保证分析测试的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能达到要求的质量,以期为食品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提供借鉴与指导。
2 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5-6]既是为了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开展的一系列技术活动,也是为保证实验室所得到的数据准确度和精密度控制在已知的概率限度内所采取的措施。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找出导致不符合、不满意的原因。为达到质量要求,需在检测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来评价检测结果[7]是否可靠。通常情况下,将质量控制分为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方面。
应根据检测机构实际工作的需要制定适宜的年度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并明确内部质量控制的内容、方式和要求。年度质量控制计划应尽可能覆盖所开展的常规检测项目和全体检测人员,即保证质量控制有效及检测人员定期进行能力评估,对年度内部质控计划举例说明见表1。
2.1 外部质量控制
外部质量控制分为能力验证、测量审核与实验室间比对这3种情况。根据能力验证规则的频次要求,相关人员应参加CNAS认可的能力验证组织方和发证单位组织的能力验证或测量审核。
2.2 内部质量控制
2.2.1 空白实验
检测过程中要同时进行全程空白实验以排除实验用水、试剂纯度、器皿洁净程度、仪器性能及环境条件等的影响。选取基质空白样品时,基质种类应尽量齐全——需覆盖当批的检测类别。
试剂空白:每制备1批样品或每20个样品做一次,高于检出限的试剂空白表示与空白同时分析的这批样品可能受到污染。
2.2.2 平行试验
每个样品都要进行平行试验,如两次结果的相对误差符合标准要求,即可上报结果,取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如超过产品限量,则应按照阳性结果的要求进行确认。
2.2.3 回收试验
使用标准溶液加标,参照检测方法回收率要求及GB/T 27404-2008判定,每20个样品做一次加标回收试验。在基质空白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然后与待测样品进行同样操作的前处理和上机分析过程,实验结果得出的回收率如符合要求即为质控通过;若未通过,则结果不可报,需要排查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实施对应的纠正措施,回收率合格后方可上报结果。同时,每测定10个样品进一个标准溶液作为质控针,质控针选择标准曲线中间点为佳,用以监控仪器稳定性。
2.2.4 使用有证生物成分标准物质
采用市售有证标准物质,检测值参照真值、区间范围判定。
图 1 金刚烷胺加标回收质量控制图
2.2.5 留样复测
对样品或检测项目有要求,如pH值、微生物及水质中的一些参数等,以及随着时间延长而变化的试验,均不能采取该方式。对稳定的样品,以及相对时间内稳定的参数方可采用该方式。
2.2.6 比对试验
2.2.6.1 人员对比
通过安排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层次的两人或多人开展比对试验,以考核检测人员的能力水平,判断检测人员的操作是否正确、熟练。例如,优先选择在培或新上岗人员、依靠检测人员主观判断较多的项目(如感官等)、新安装的仪器设备或新开展的检测项目、操作难度大的样品或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在临界值附近的实验等。
2.2.6.2 方法比对
判断检测所遵循的标准或方法是否被准确理解并严格执行,如优先选用当下实施的新标准或新方法,引进的新技术、新方法和研制的新方法,已有的多个检验标准或方法项目等。
2.2.6.3 仪器比对
判断对测量准确度、有效性存在影响的设备是否符合测量溯源性的要求,如优先选用新安装的设备、修复后的设备和检测结果出现在临界值附近的设备等。
2.2.7 绘制质量控制图[8]
2.2.7.1 质量控制图的制作
选取一个测定含量稳定、样品基质均匀、便于保存的样本为测试控制样,以相同的测试条件连续测定n次,经过计算得到平均值X、标准差s。n一般不少于20次,计算2s、3s,形成初始质控图,以动物源性食品中金刚烷胺测定加标回收举例,如图1。
2.2.7.2 质控图后期修正
当累积更多测定次数后,其结果可与和原始结果一起重新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再校正原来的控制图。
2.2.7.3 质量控制图的判定
连续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2S以外、连续6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S以外、连续9点或更多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连续7点递增或递减,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时,说明分析系统出现系统偏离,实验室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2.2.7.4 质量控制图的用途
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测试质控情况进行监控,通过图表控制线上各点的位置变化趋势及时发现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和变化趋势,预防不合格情况的风险发生。因此,可从图表控制线的变化,了解一段时期内质控对象的变化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存在的系统误差,保持持续改进。
3 结语
通过对检测活动及结果进行监控、验证和评价,有助于保持检测活动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准确性。作为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在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还应采用不同的质量控制方式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人员也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参加实践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达到更高水平,进而为国家主管部门提供准确的监管依据,以及保证人们能够选用安全、健康、放心的食品。
参考文献:
[1] 骆乾波.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措施探究[J].现代食品,2019.20.020,P66-68.
[2] 方婷.食品微生物质量控制技术[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05,第11卷,第9期:2878-2879.
[3] 方辉.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探讨[J].绿色农产品:216.
[4] 徐金榜.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菌落总数能力验证与质量控制浅析[J].分析检测,2019.20.057:184-187.
[5] 化学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比对试验[Z].RB/T 208-2016.
[6] 戴福文,何韵.化学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检验检测,2019,27(2):50-55.
[7] 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 实验室过程与测试能力评定方法[Z].SN/T 2990-2011.
[8] 实验室质量控制利用统计质量保证和控制图技术评价分析测量系统的性能[Z].GB/T 27407-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