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防范、严密监管,终结“进口冷链食品恐慌”
2021-03-30 16:26:32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访优合集团研究院院长杨彬彬
□ 张聪 本刊记者
在纷繁复杂的食品种类中,有一大类食品——冷链食品,其本质是通过冷冻冷藏技术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拓宽食品的供应地理范围、提升食品的食用安全性。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看,冷链食品的普及是社会进步、生活提高、健康改善的重要标志。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由于冷链食品“存在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而一度被推上风尖浪口。优合集团深耕进口冻肉及水产领域多年,借助强大的冷链产品供应链能力,成为国内智慧冷链产业园和食品产业云平台领域的知名企业。日前,优合集团研究院院长杨彬彬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带来了他对当前冷链食品行业发展的相关思考与深刻洞察。
记者:目前,优合集团的主要业务领域是什么?企业拥有哪些可以保证冷链食品安全的技术及解决方案?其特点与优势为何?
杨彬彬:优合集团成立于2008年,主营进口肉类、水产品等冷冻食品。经过12年的持续努力,优合集团已发展成为集国际贸易、代理采购、进口清关、冷链仓储物流、大数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供应链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科技驱动的综合型服务平台企业,是中国知名的冻品进口服务平台。如今,优合集团雄踞全国进口企业200强、肉类食品行业进出口贸易商十强企业,获得中国海关“AEO高级认证”,同时也荣膺“国家5A级物流企业”。
多年来,优合集团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致力于构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的温控食品产业O2O全链全球服务平台——以感知温度、湿度、位置等关键信息的物联网(IoT)为基础,以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等IT系统为支撑,以冷链追溯、质量管理、风险预警等功能为载体。该平台有助于提升国际冷链物流全链条的运营能力,构建温控食品产业O2O全链全球服务平台,并可着力实现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记者:近几个月,全国多地出现了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情况,一时间,进口冷链食品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您如何看待进口冷链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杨彬彬:近期,有关部门的确从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这引起了政府、媒体、公众的极大关注,权威部门和权威专家也多次重申以下几点。
第一,冷链食品呈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只能说明其曾经接触到病毒或受到了病毒的污染。目前,国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极小部分冷链食品会在生产、运输等环节受到病毒污染。实际上,笔记本电脑、汽车配件、衣物、布料等非冷链物品也曾被检出阳性。此外,国内某些地区在疫情反复期间,当地的国产肉类检测结果也曾呈阳性。
第二,检出阳性的食品占比极小。全国海关共检测129万个样品,检出阳性47个,阳性率仅为万分之0.36。
第三,检出阳性并不等于具有传染性。样品检出阳性只能说明其存在病毒的核酸片段,但无法证明存在活病毒,因为死病毒或病毒核酸片段都能检出阳性。最近发布的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就明确指出:“新冠病毒核酸无法指示病毒存活与否,核酸检测结果不可用于消毒效果评价。”
第四,冷链食品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极低,并且该风险主要存在于冷链行业的装卸、运输等作业环节,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风险更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明确表示,对于广大的消费者来说,因采购与食用进口冷链食品而引起感染的风险非常低。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包括中国)还未发生过因食用食品而感染新冠病毒的事例。
第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下半年国内的多起疫情大多不是由冷链食品所引起,如2020年底发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北京市顺义区等地的二次疫情。
记者:进口冷链食品多次查出新冠病毒阳性的原因为何?又该如何解决?
杨彬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极少量的进口冷链食品呈阳性,主要是因为其外包装在国外的加工、运输等环节受到污染。针对这一风险,中国已经建立起进口冷链食品的“多层立体”防控体系。形象地讲,该体系由以下几层“防护圈”组成,即境外远程预警+境外重点防范+入境全面消杀+国内严密监管+处处“坚壁清野”。
①境外远程预警——中国海关督促国外工厂、官方做好工厂疫情防控。
2021年1月,据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介绍,海关持续强化源头管控,加强与出口国主管部门的沟通磋商,要求其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监管指南,督促本国输华食品企业落实FAO/WHO食品企业指南,严防输华食品及包装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各环节受到新冠病毒的污染。同时,将国家卫健委制定的《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通报出口国家的主管部门,并跟踪督促输华食品企业对技术指南的落实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②境外重点防范——海关暂停对部分境外企业的进口业务。
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食品安全一处处长刘建在接受央视《焦点访谈》节目组采访时表示,海关组织专家组密切关注全球食品生产企业的疫情状况,一旦发现某个企业发生员工聚集性感染,就要进行认真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安全防控措施。截至2021年1月28日,已经对21个国家的126家企业采取了暂停进口的措施,其中有107家企业是在出现疫情后即自主暂停了对华出口。
③入境全面消杀——对入境货物进行全面消毒及核酸检测。
对于进口冷链食品,一律全部进行消毒及核酸检测。其中一部分由海关在口岸实施,另一部分由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力量在后续环节实施。不管是海关还是市场监管部门,一旦检出阳性,要么销毁、要么退运,避免被污染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④国内严密监管——布下天罗地网。
货物进入国内市场后,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进口冷链产品实施集中监管,即所有产品一律运送到指定冷库并严密监管。同时,对所有进口冷链产品进行追溯管理,使每一批次产品都能做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
⑤处处“坚壁清野”——企业严格落实防疫措施。
作为食品安全、物品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冷链食品的流通、加工、使用企业应在政府的监督指导下全部采取风险防控措施。
可以说,中国的进口冷链食品防控体系已经覆盖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并对各类主体进行了严密布控。下一步的重点是持续督促国外加强源头管控,从源头减少污染风险。2021年2月18日,海关总署在第三十六次形势分析及工作督查例会中表示,要继续严格抓好进口冷链食品的源头管控和风险监测工作,严格监督落实口岸环节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采样检测和预防性消毒措施。
记者:如今,国内疫情已经趋于放缓,那么,疫情常态化对食品冷链行业将有着哪些影响?
杨彬彬:虽然冷链食品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极低,但国家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是非常必要且及时的。另一方面,客观来讲,当前的核酸检测、消毒等防疫措施确实对冷链食品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2021年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某些地区的企业遇到了很大困难,如冻品贸易、流通企业成本猛增等。虽然核酸检测、政府消毒的费用无需企业承担,但因此直接或间接产生了数额较大的其他费用,包括集装箱滞港费、滞箱费、拖车押车费、装卸费、堆存费等。个别地区一度采取过于严厉的防疫措施,如禁止入境、流通、存储等,对当地的冷链食品行业造成了极大影响。
但也可以看到,在有关部门充分了解了当前某些地区存在的上述问题后,采取了积极措施来减轻对企业的影响。相信在一段时间以后,行业面临的困难将得到缓解、防疫成本将会降低、冷链防疫与行业发展将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
当前的国际、国内的防疫形势决定了冷链食品防疫将逐渐向常态化发展,并且会持续1~2年时间,主要原因可概括为如下两点。第一,国外疫情南北交替、春去冬来、此起彼伏,短期内难以全面消退。第二,被寄予厚望的新冠疫苗短期内难以在全球普及。疫苗是目前最稀缺的防疫资源,其研发、生产门槛极高,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此能力;之前一些仓促推出的疫苗效果不佳,甚至半路“夭折”。
记者:优合集团在保障疫情期间的食品安全性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杨彬彬: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全国进口冷冻肉类和水产品行业的领军企业的优合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积极落实主体责任、配合各项监管措施,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出厂销售记录等制度,建立了全程冷链追溯体系;二是按照政府的要求对直接接触冷链食品的员工采取充分的防护措施;三是建立内部风险预警体系,早在疫情初期集团就已经成立专门团队收集、研究境外信息以便对高风险的国别、国外工厂实行内部风险预警;四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障民生物资供应,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五是充分发挥冷链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作用,从业务、资金、政策等方面帮助上下游企业共克时艰;六是集团研究院持续跟踪研究冷链行业防疫动态,为行业及公众分析形势、解读政策、提出对策与建议。
特别是在冷链追溯方面,优合集团积极响应政府要求,运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手段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程可追溯,并建立问题产品的快速精准反应机制。2020年12月12日,优合集团向全社会郑重承诺“全球可溯,一码证源”,体现了领军企业的实力与担当。
记者:您认为,冷链行业目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别是什么?
杨彬彬:展望未来,冷链食品行业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且机遇大于挑战。
就挑战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消毒、检测等防疫措施致使成本提高、利润降低;二是监管措施的加强间接提升了企业运营成本;三是国外供应商可能遭遇停产,造成供应链中断,但这种情况总体占比不高,影响力有限。
机遇方面,首先,中国冷链食品行业发展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是国内食品冷链还是进口食品冷链,均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客观来讲,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如冷库、冷链运输、温控、节能、质量控制等)及冷链与生产生活的有机衔接还存在较大短板。特别是遇到货量猛增等突发状况时,更加凸显这一劣势。如果政府、企业、资本一起努力,补齐该问题,就是巨大的机遇——对冷链物流建设者、运营者、使用者都是如此。
第二,在中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向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膳食结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进口冷链食品,特别是肉类、水产等资源性产品的供需缺口会持续扩大,因而对进口产品有着长期的、巨大的需求,这也是进口冷链行业发展的基础所在。
第三,即便是当前遇到的一些挑战,从另一个角度或从长远看,也是机遇。例如,监管部门加强对冷链的监管,此举对行业的长远发展不失为一件好事——不仅有利于淘汰少数追逐热钱的短期投机企业,还有利于支持注重内部管理、质量控制、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此外,市场的跌宕起伏也会倒逼企业加强行业研究,预判未来走势;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水平。
第四,即便是当前部分消费者对冷链食品存在一些疑虑,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将逐渐认识到“冷链食品不仅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非常低,且食品安全风险也非常低”“现代社会离不开冷链食品”“冷链让生活更美好”,从而使冷链食品行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