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新闻

何谓有机食品?有机食品监管监管机制亟需完善

2018-08-22 09:53:00 来源: 红星新闻

近日,一则关于有机食品市场乱象调查的报道称,由于很多人对于有机食品缺乏了解,一些商家利用这点,把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与有机食品混在一起销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称,虚假标称有机食品的现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根本不是有机食品,既没有遵循有机耕作规范也没有进行认证;一种则是“挂羊头卖狗肉”。朱毅介绍,有机食品凭感官难以分辨,而且真正的有机是生产全过程的有机,检测有难度。再者,对有机食品的监管主要依赖认证机构和行业自律,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

民以食为天,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很多人越发注重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有机食品自然会受到青睐。而有机食品认证造假,无疑既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又侵犯消费者权益。要想有效杜绝这一现象,理当以更加凌厉的监管态势打击虚假认证现象,让造假者没有生存空间。

如报道指出,现实中,很多普通消费者对何谓有机食品,何谓绿色食品,何谓无公害食品傻傻分不清。加之随着市场分工越来越细化,人们也不必精通各个领域,而是交由专业机构对相关产品加以认证和推荐。这就要求一些专业认证机构客观中立,严谨认真地对食品出具认证,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要知道,如果出具虚假认证或推荐,就相当于为制假售假充当帮凶,甚至属于共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将承担退一赔三的责任,如果系食品,则可能承担退一赔十的责任。而无论是认证机构为商家出具虚假认证,还是商家伪造认证,均属于虚假宣传或虚假广告。由此造成消费损害的,认证机构将与商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应该说,这样的违法成本并不算轻,但虚假认证者还是有利可图。据报道,一些有机食品的售价是普通食品的十几倍,而囿于专业限制,多数人并不能识破虚假有机产品。特别是,很多违法商家的违法所得难以查清,无法以违法所得为依据作出适当处罚,以致于放纵了虚假认证行为。巨额的利润和造假被发现的低概率,无疑为认证机构出具虚假认证和商家伪造认证提供了投机空间。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则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很多希望获得优质食品的消费者成了被欺诈的“冤大头”。

遏制虚假认证现象,势必以凌厉的监管态势重点治乱。如大幅度提高罚款金额等违法成本,方能有效压缩套利空间,形成威慑,让潜在的违法者心存顾忌。

其次应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防范商家伪造认证。如要求认证机构提供借助互联网、APP、二维码等认证查询体系和追溯体系。让消费者通过“扫一扫”即可快速查询相关产品的来源和认证情况,同时严厉惩戒恶意造假的商家和认证机构。这样方能让有机食品的认证更加规范有序,让公众吃得更安全,更放心。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