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14:07:05 来源: 食安观察网
(柴占阳 钟卫平)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常态化开展春、秋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联合检查的通知》,明确自2024年起,每学期将常态化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与膳食经费管理联合检查,通过跨部门协同、全链条监管、多维度治理,切实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规范校园膳食经费使用,推动校园食品安全治理迈向制度化、长效化。
聚焦七大关键领域 构建全流程监管体系
此次联合检查以中小学食堂、承包经营企业、校外供餐单位为重点对象,覆盖食材采购、资金管理、加工制作、营养配餐等关键环节,形成七大核心任务矩阵。
在“膳食经费管理层面”,要求学校定期公开食堂收支明细,主动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监督,确保每一分钱“晒在阳光下”;
“供餐运营管理” 则强调对承包经营企业的资质审核与动态评估,杜绝转包、分包乱象;
“校长负责制”的落实被明确为“硬指标”,规定校长需在每学期开学首周陪同学生就餐,压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此外,进货查验制度、加工过程控制、营养配餐科学性以及社会共治机制也被纳入重点督查范畴,构建起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闭环。
创新“联合检查+”模式 破解多头监管难题
针对以往校园食品安全检查中存在的重复检查、标准不一等问题,《通知》首创 “一学期一联合”的集约化监管机制。五部门通过信息共享、线索互通、执法联动,将分散的监管力量整合为“一支队伍”,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检查中发现的隐患问题将建立动态整改台账,并通过行纪贯通、行刑衔接机制,对涉及职务违法或刑事犯罪的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形成“检查-整改-问责-震慑”的治理闭环。这一模式既减轻了学校迎检负担,又提升了监管效能,为全国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树立了标准化范本。
以透明促共治 打造社会监督新格局
《通知》特别强调社会力量在校园食安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除要求学校主动公开财务信息外,还鼓励建立家长陪餐制度、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参与经费核查、畅通 “12315”“12345” 等投诉举报渠道。在浙江某地试点中,学校食堂后厨视频已实时接入家长手机端,家长可随时查看食材处理过程;江苏多所学校则通过膳食委员会定期邀请家长代表参与菜单制定与成本核算。这种“政府监管+社会监督+技术赋能”的共治模式,正在重塑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生态。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五部门联合行动既是对“四个最严”食品安全要求的深化落实,也是践行"把学生健康成长放在首位"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未来,随着常态化检查机制的深入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将从阶段性整治转向长效化治理,让每一份学生餐既成为安全放心的“底线工程”,更成为滋养成长的“良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