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0 15:27:10 来源: 食安观察网
(柴占阳 )近日,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家小型超市因销售6元过期辣条被执法人员查出,却意外收获了一场“特殊待遇”。市场监管部门依据“首违不罚”政策,对其作出免予行政处罚决定,转而通过行政指导帮助企业规范经营。这一案例生动展现了三门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监管模式、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成果。
精准施策:从“刚性执法”到“包容监管”
面对小微主体法律意识薄弱、抗风险能力不足的现状,该局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首违不罚” “轻微免罚”政策为导向,结合河南省 “四张清单”要求,建立“教育引导为主、行政处罚为辅” 的监管机制。通过明确“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等28项判定标准,为柔性执法划定清晰边界,确保政策执行既不失温度又不失准度。
为破除传统“以罚代管”思维,该局创新开展“微宣讲·走基层”全员轮训,组织法制骨干深入执法一线,围绕政策适用、证据采集等核心环节开展案例教学。2023年以来累计举办专题培训36场次,覆盖执法人员800余人次,推动执法理念实现从“机械办案” 到 “服务发展”的根本转变。
智慧监管: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
依托河南省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办案系统,该局建立起“受理-核查-决定-归档” 标准化流程,将执法文书、裁量基准等要素全部纳入数字化管理。通过设置"智能预警"模块,系统自动识别符合免罚条件的案件,并触发行政指导程序,确保执法尺度全省统一、全程留痕可溯。
在落实免罚政策过程中,该局创新构建 “三维监管”模式:事前建立“白名单” 数据库,动态监控4.2万户市场主体信用状况;事中推行“体检式”检查,2024年累计发放《合规经营建议书》2300余份;事后实施“红黄蓝”分级回访,对561家免罚主体开展跟踪督导,推动问题整改率达98.6%。
双向赋能: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益统一
柔性监管模式有效激活市场活力。数据显示,该局2024年办理免罚案件306件,减免金额880万元,惠及小微主体279家。通过发放1132份调查问卷跟踪评估,市场主体对执法满意度提升至96.8%,较政策实施前提高22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重复违法率同比下降41%,“处罚一户、教育一片”的示范效应持续显现。
在严守食品安全、特种设备等底线红线的同时,该局同步推进“护航小微”了专项行动。组建12支 “法律服务帮帮团”,针对食品经营、广告宣传等高频问题开展定向帮扶,协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1200余项。某餐饮企业负责人感慨: “执法人员不仅指出问题,还手把手教我们建立食材追溯系统,这种服务让我们心里更踏实。”
长效护航: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随着“监管+服务”理念的深化,三门峡市市场主体呈现量质齐升态势。2024年上半年新设企业同比增长17.3%,“个转企”数量创历史新高。三门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免罚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拓展“监管”“非接触式执法”等应用场景,通过数字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为市场主体营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发展环境。
这场始于6元辣条的监管变革,正演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当严格执法与温情服务实现有机统一,市场监管不再只是“达摩克利斯之剑”,更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隐形翅膀”。在三门峡这片热土上,“放管服” 改革的春风,正催生着万千市场主体的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