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9 09:37:09 来源: 苏州日报
一张二维码,勾勒出食品从业者的行为画像;一条溯源信息,串起一棵菜从田头到餐桌的流转路径……
在去年建设苏州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的基础上,今年市食药监局继续牵头苏州市政府实事项目“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锻造食用农产品流通溯源链条,覆盖了以南环桥批发市场为龙头的31291家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户,并将监管网络向流通、生产、餐饮环节延伸,建成了全市食用农产品信息化监管网络,初步实现了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溯、安全可控、去向可查。
全链条监管给餐桌安全上保险
短镜头
走进吴中区苏苑农贸市场,分别竖立在门口、悬挂在主通道上方的几块显示屏正滚动播放信息,不仅有市场的进货量、各摊位的销售品种、进货来源,还有当天市场上所售农产品的抽样检测结果,几号摊位上销售的哪种菜品合格与否,消费者一目了然。
屏幕上每天更新的检测数据出自检测员孙琴之手。苏苑农贸市场一角设置了一间蔬菜残留农药快检室,每天早上6点半到岗后,孙琴要从市场上随机抽样16种农产品进行检测,化验结果如果提示农药残留、添加剂超标等不合格现象,她就立即通知市场管理人员,要求经营户停止销售相关批次的农产品。苏苑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除了来自南环桥批发市场的,也有不少本地阿婆自产自销的“提篮小卖”。批发市场的货源已经经过“批批检”,孙琴每天抽检便主要针对本地自产的蔬菜。通过整理数据可见,平均合格率在99%以上。
孙琴完成的每一批次抽样检测结果,不仅实时更新显示在市场的显示屏上,也同步上传到苏州市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管理系统中,作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参考数据。
长聚焦
苏州市场上的食用农产品,80%以上由外地输入,20%地产为补充。外地的食用农产品要进入苏州市场,不仅要带来记载产地信息的“身份证”,也少不了监管部门检验质量合格后颁发的“健康证”,两证缺一不可。外地农产品“进门”时要先过检验关,进入后的流通、生产、餐饮消费等环节也全程可控——在我市构建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保护下,市民手中的“菜篮子”可以拎得轻松一些。
接连两年,苏州市“两会”人大、政协的大会议案和一号提案分别瞄准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市政府实事项目则持续推进监管体系建设。去年,我市完成了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
主要针对上游批发市场,实现了覆盖全市的1家一级批发市场、7家二级批发市场和主城区10家农贸市场的80%以上大宗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安全可控。在此基础上,今年苏州市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实事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监管网络从批发市场向下游的食品流通、生产、餐饮等环节深入延伸。
买菜时掏出手机扫一扫农贸市场摊位上的二维码,摊主信息、进货渠道等一一呈现;打开电脑登录苏州市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更是可以一网打尽食品生产、经销单位的各类信息,如某农贸市场是否开通了快检、某餐饮公司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在这个大数据汇织成的“食用农产品溯源服务云平台”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精准的搜索找到答案,进一步打通了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路子。
“‘云平台’突破过去监管体系主要依赖硬件终端的重架构模式,经营户和消费者在电脑或手机上都能轻松操作,是一种轻型终端的监管模式。”市食药监局食品流通监管处处长钟军告诉记者,经营户登录“云平台”,可以在线完成农产品交易的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操作更便捷规范。发生应急事件时,监管部门也能快速反应,迅速查到问题产品的来源去向,精准处置。
与此同时,“云平台”也为经营户多加了一层保护,一旦发现问题,倒查追究涉案环节相关主体时,经营户只要确认履行了义务、能提供合规的进销凭证,可以依法予以免责或从轻处理。“‘云平台’保护了经营者守法经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填报信息,使得监管体系的这一闭环更加牢固。”钟军说。
截至目前,我市涉及食用农产品主要流通渠道的170家农贸市场、335家餐饮单位、38家大型商超、16家生产企业、25家配送企业及10家种养殖基地已接入“云平台”。依托“云平台”,我市覆盖批发、农贸、商超、配送、生产、餐饮等全环节全链条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成。
近九成学校食堂实现“明厨亮灶”
守护学生餐桌安全放心看得见
短镜头
今年10月底,上海一所民办国际学校的后厨被发现存有发霉变质的番茄、洋葱,事件被曝光后引发社会关注,再次触动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脆弱神经。
该事件发生后,苏州市食药监局迅速组织民办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突击检查,检查了覆盖全市范围的146家民办学校食堂,检查结果总体情况良好,化解了苏州家长的疑虑。
检查中发现,昆山一所国际学校的食品承包经营商和上海“霉番茄”事件涉事学校是同一个供货商。令人欣慰的是,并没有发现发霉腐烂变质、过期、虚标日期的原料,也没有发现食堂所售膳食和公示样品及菜单不符的情况,食堂员工都持有有效健康证明,食品原料进货登记齐全。
针对检查中发现个别问题和隐患,监管部门已督促经营者立即整改并跟踪复查,针对两所学校超范围经营、索证索票不全和未按要求贮存食品的行为分别进行了警告处罚。
长聚焦
校园食品安全是食品监管部门监管的重中之重。目前,苏州全市建有1817家学校食堂,为保障全市167余万在校学生食品安全,市食药监局始终将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完善责任体系,依法实施监管,全面排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有效防控校园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合2018年苏州市实事项目“食用农产品安全区域性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我市110家学校食堂已纳入试点,通过使用苏州市食用农产品统一销售凭证和加入“食用农产品溯源服务云平台”,实现了从“农田到学生餐桌”的食品链条全程可追溯。
食用农产品安全区域性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帮助学校食堂更好地执行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便于对原材料来源信息和检测信息进行全面掌握,把好采购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对原料的流向、使用情况、库存情况等进行快速有效的追踪,一旦发现问题能迅速处置。首批110家试点单位成效初显,在今年的市级抽检未发现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的情况,接下来将在全市范围进一步推广,把更多学校食堂的原料采购纳入追溯管理体系。
此外,通过制定学校食堂定点采购单位目录,多地学校食堂还实现了蔬菜、肉类、大米、食用油等重点品种“集中采购,定点配送”,食材来源更可控。
餐饮单位的后厨往往被设为“禁区”,恰恰是这“看不得”的遮掩最容易引发问题。去年以来,市食药监局在餐饮集中区推行“明厨亮灶”建设,并联合教育部门,将学校食堂作为重点单位全面铺开“明厨亮灶”建设,公开食品来源渠道、加工制作全过程,在做好政府监管、家长监督的同时,引入社会第三方监督力量,力求让学生吃得更舒心、家长更放心。截至目前,全市学校食堂的“明厨亮灶”实施率已达到86.79%,量化等级优秀率达到63%,学生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示范点引领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
市井“老味道”也要有安全保障
短镜头
在太仓市沙溪镇,居民陆其中自家作坊生产的臭豆腐几十年来闻名乡里。不过,纵使老陆有一把祖传的手艺和秘方,小作坊却因为卫生环境不达标差点被关停。
为了将这个乡亲们钟爱的“老味道”保留下来,太仓市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一次次上门和老陆沟通,劝说他对作坊进行升级改造,好好整治一下生产环境。在监管部门的帮扶指导下,老陆掏出一笔资金,在小作坊原址旁加盖了不锈钢大棚作为生产车间,增添了纱窗、纱门等防虫措施,祖传的卤缸也用上了专门定制的不锈钢纱网盖,生产条件整体改观和提升。
改造完成后,老陆顺利领到了小作坊登记证。今年5月,老陆的“老味道”臭豆腐作坊还通过现场验收被评为“小作坊示范点”,获得了1万元奖励。如今,老陆正在考虑,再改扩建一下生产车间,进一步提升产量和产品质量,把自家臭豆腐的名气做得更响亮。
长聚焦
卤菜、腊肉、豆制品、糕点,都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寻常食物,这些充满市井气息的食物通常产自小规模生产经营的私家作坊。提到食品小作坊,总让人联想起卫生差、环境糟、质量没保证等负面词汇。的确,与成规模的生产企业相比,食品小作坊产业规模小、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管理水平低下,也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此题何解?如果一刀切,或将斩断市井美食的传承,若是保留,又应当如何去芜存菁?为此,市食药监局用了一年多时间,摸底调查了全市一千余家食品小作坊,一一核查登记,设立严格准入条件,条件不符合的领不到小作坊登记证就不得生产销售,对证照不齐的小作坊及时依法取缔。各市区也相继公布小作坊食品品种目录,给食品小作坊的生产范围开出“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如明确小作坊不得生产加工乳制品、罐头制品、保健食品等。截至目前,我市已核发食品小作坊登记证358张,开展集中整治取缔了无证无照“黑作坊”527家,查处食品小作坊违法案件10起。
为鼓励小作坊规范经营,树立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全市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去年6月,市食药监局启动了苏州市百家食品小作坊示范点创建工作,今年这项工作也被列入了市政府实事项目。目前100家小作坊示范点建设已全部验收通过,“挂牌”开张。通过示范点建设,还催生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小作坊,苏州采芝斋食品有限公司对苏式糖果的传承创新数次登上央视舞台,出自吴江震泽镇仁昌食品厂的定胜糕还走进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
“对小作坊经营者来说,示范点的这块招牌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日常监管中会对示范点小作坊有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要以示范点为龙头树立起行业的标杆。”市食药监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张晓宏表示,示范点更不是保护伞,市食药监局正探索建立食品小作坊示范点退出机制,对无法持续保持示范点验收标准条件的、或是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存在违法违规等行为的食品小作坊,将撤回示范点称号。
记者了解到,针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云平台”已经上线,小作坊经营者可以在线完成申领登记证等事务,监管人员也能通过手机App实现移动监管,监管工作将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