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南京市六合区多措并举夯实农村食品安全基础

2020-05-26 12:10:40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南京市六合区多措并举夯实农村食品安全基础
  
  林少霞
  
  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以食品安全示范创建为契机,不断加大投入,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治理、强化监管,推行“全域覆盖、全程管理、全民共建”创建模式,实施属地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和社会参与“四轮驱动”,食品安全整体状况得到全面提升,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有所改善,管理日趋到位,更加规范化、精细化。尤其是在农村小作坊、小摊贩、农村家宴等难点及食品安全薄弱环节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强化联动共治
  
  全面推动小作坊提档升级
  
  将小作坊监管作为治理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点及突破口,强化协调联动,将街镇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督责任及经营者主体责任的全面落实到位。
  
  明目录,强准入。根据《江苏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结合群众消费需求及监管要求,保留地方食品特色,第一时间出台《六合区首批食品小作坊目录》,并根据小作坊产业发展情况、适时进行目录增项,一方面有利于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明确投资方向,主动升级改善生产条件;另一方面也有助基层根据目录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有效监管,为小作坊的规范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建档案 清底数。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协管员作用,先后开展三次拉网式排查,建立食品小作坊一户一档,全面动态掌握小作坊行业整体情况。
  
  强监管 严整治。开展食品小作坊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按照“应查处取缔的,坚决依法取缔;可规范取证的,引导规范办证;暂无法取证的,责令限期取证”的整治要求进行处理,达到取缔一批、引导一批,整改一批的整治目标,推动整个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区319家食品小作坊领取了小作坊登记证,小作坊取证率100%。另有一批小作坊在整治中因无法改造或达不到登记要求关停并转。同时将小作坊食品纳入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内容,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夯实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重扶持,促提升。开展食品小作坊示范创建提升工程,促进食品小作坊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实施政策扶持,对改造达标的示范点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提高业主申报示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监管人员从确定选址、布局图纸、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改造、制度牌、公示栏及生产记录台账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确保小作坊改造达到人员清、食材来源清、产品去向清,加工场所能走、能看、能闻、能摸“三清四能”的示范标准。目前,全区已创建市、区两级小作坊示范点126家。通过示范点创建,打造一批食品生产过程管控严格,食品安全有效保障的示范单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典型,基本形成一点带一面的良好示范带动格局。
  
  拓思路,推共治。积极开拓监管思路,探索建立食品小作坊长效监管与属地管理效能叠加机制。邀请人大、政协、消费者代表参观小作坊示范点,加大社会监督作用。开展小作坊工作站建设,在小作坊集中区建立小作坊食品安全工作站及小作坊食品快检中心,依托工作站对辖区内食品小作坊进行日常巡查、产品及食品原料快速筛查,人员培训、科普宣传等工作,弥补基层监管力量的不足。
  
  按照“硬件达标、软件规范、产品合格”为原则,推动食品小作坊“一证三员五公示”监管模式。一证指每家小作坊取得《食品小作坊登记证》;三员指每家小作坊明确食品安全管理员,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明确食品安全网格员,落实食品安全属地责任,明确食品安全监管员,落实食品日常监管责任;五公示指每家小作坊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生产人员健康证明、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食品安全承诺书、产品检验情况在生产场所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各项制定落实到位。
  
  齐抓共管
  
  食品小摊贩管理逐步规范
  
  多部门协调配合,推动食品小摊贩经营逐步规范。一是划定经营区域。按照便民利于管理的原则,合理设定允许摆摊区域,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防止食品摊贩满街随意流动,同时明确校园周边禁止摊贩摆摊设点,现全区共设立88个摊位集中点。二是对食品摊贩进行备案管理。全区设定88处食品摊贩定点摆摊区域,对509户食品摊贩进行备案管理。街镇与小摊贩业主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明确各摊贩摆放位置、经营品种、经营时间要求,同时将食品摊贩纳入日常巡查内容,督促食品小摊贩持证上岗、亮卡经营,保持摊贩周边环境整洁卫生,规范食品小摊贩合法、有序经营。
  
  明责任 强培训 重指导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有保障
  
  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是整个食品安全环节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农村食品安全整体状况的重要体现,六合区通过强化培训,实行上门指导,实施家宴中心厨房建设,全面推动家宴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防控水平提升,几年未发生农村集体聚餐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
  
  明确四方责任。明确主办方及承办方责任。根据谁承办谁负责,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农村集体聚餐的举办者和承办者的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明确管理责任,落实各街镇的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规范、指导责任。
  
  确定五项制度。一是集体聚餐厨师备案管理制度。建立集体聚餐厨师的基本信息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对提供从食品采购、加工、人员帮厨、餐具、用具、容器出租等一条龙服务的民间厨师实行重点管理。二是健康体检及知识培训制度,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实现民间厨师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全覆盖,累计培训民间厨师1000余人次。三是农村集体聚餐报告与备案制度。对报告备案的集体聚餐举办者和承办者进行食品安全风险提示,发放相关食品安全宣传资料,督促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四是上门指导制度。编印《六合区农村居民家宴管理指导手册》,发放至每一位信息员手中,即便于家宴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又为信息员上门指导家宴提供专业参考,家宴指导更具专业性。
  
  推行一项建设,打造居民操办家宴的新模式。实施家宴中心厨房试点建设,改变以往农村家宴室外制作、设备简陋、无消毒设施的面貌,达到“专用固定厨房加工、设施设备基本齐全、加工过程基本规范”的标准。一方面从根本上显著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另一方面也极大改善农村居民家宴的就餐体验,让农村居民家宴从单纯的聚餐吃饱向吃好、吃的安全、吃的放心转变,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目前,由区食安办牵头,各街镇与保险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统一为全区90个涉农社区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购买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农村聚餐也有了保险保障。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