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乡酿酒大师的“酒味人生”
——记广西谷葚红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克文
▲广西谷葚红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克文
巴马是中国第一个被国际、国内双认定为“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的县份。巴马独特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造就了稀世而神奇的长寿景象,长寿文化与中国的养生文化和孝道文化一脉相承。酒,成为当地长寿老人最喜爱的饮品之一,具有“酿酒大师”美称的廖克文就是地道的巴马人。
天性聪明、热情奔放、心胸开阔、勇于拼搏,凡事总是抢先一步,具有不服输的性格是廖克文给人的第一印象。据了解,1990年7月他从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学化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广西人民机械厂工作,次年就担任电锌车间生产部主任。1997年7月调任巴马大力神酒厂厂长,从此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企业改制后他又创建了广西巴马神酒业有限公司,让“巴马神酒”畅销区内外。随后他又创建广西巴马天贡酒业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把酒与健康长寿表现得淋漓尽致。近年来,河池市抓住“东绸西移”转移趋势,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思路,推动桑蚕产业融合发展,他又发现一种“桑”机,他在巴马长寿国际旅游区内发现一粒圣果。这种果挂在碧绿的桑树之上,乌黑透亮,手一捏,非常柔软;尝一口,酸甜可口,这就是儿时记忆中桑葚的味道。于是,他与相关高等院校对桑葚酿酒进行研讨,并不断改进酿酒工艺,适时成立广西谷葚红酒业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廖克文18岁时开始与酒打交道,先后创建4个酒企,每个产品都以健康为核心,与酒为伴近四十载,可以说,他的人生充满了“酒味”。
一枚桑果,彰显“委员”担当
桑葚为桑树的果实。古代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桑葚,一名文武实,单食,止消渴,利五脏关节,通血气,久服不饥,安魂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廖克文介绍利用冷却管来控制温度,确保桑葚的新鲜度
“东蚕西移”工程实施以来,河池市紧扣培育打造千亿元丝绸产业目标,围绕产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打造桑蚕高效生态产业(核心)示范区。全市桑蚕生产的规模遍及11个县(区)23万多户蚕户,桑园总面积96.62万亩,2019年全市鲜茧产量13.3万吨,综合产值65亿元。河池市宜州区先后被评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中国蚕学会授予河池市宜州区“中国蚕桑之乡”称号,形成“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广西桑蚕看河池”的发展格局。据行业数据统计显示,广西河池市桑蚕规模连续15年稳居全国设区市首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产茧市、广西最大桑蚕茧丝生产基地。2020年11月25日,获得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丝绸新都”称号。
桑蚕多,自然桑树就多;桑树多,自然桑葚果就多,桑叶拿来养蚕,桑葚果拿来干什么?更何况河池是中国首个地级“世界长寿市”,而巴马又是国际、国内双认定的“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产自世界长寿之乡巴马长寿国际旅游区的桑葚果,因承奥秘奇特的长寿自然地理、气候、环境、水土的滋润,其营养价值更高于普通桑葚果。巴马长寿国际旅游区的桑树上结满一颗颗,红得发紫,紫中还泛着黑光,果身乌黑发亮的桑葚。桑树林繁盛而又茂密,空气中流淌着醉人的果香,吸引着远方的游客驻足品偿。每一株桑树上都挂满紫黑明亮的桑果,清香味四处弥散。夏风吹来,熟透了的桑椹果会随风而落,地面被染得通红……
作为巴马瑶族自治县政协常委、巴马瑶族自治县工商联合会副主席、河池市工商联合会副主席、广西工商联合会执委的廖克文看着染红一地的桑果内心感到非常痛惜!桑叶用来养蚕,桑杆用来种菌,难道这遍地的桑果不可以用来酿酒吗?作为“委员”的他必须为桑农的增收着想,一定要变废为宝。于是,他走上了用桑葚酿酒的研发之路。
企业投产了,他在巴马长寿国际旅游区境内建起年产量10000吨,生产750ML干红桑葚1280万瓶,年产值76800万元,实现利税9984万元的生产基地;年使用桑葚果40000吨,带动农民种植桑树20000亩,让农民增收16000万元。
用“心”酿酒,要品质不吝成本
在会议上廖克文多次强调:“我们要用“心”酿酒,酿好酒,要酿造有品质有特色有情怀的酒,要植根于桑葚,酿造出独一无二桑葚果酒。在科技研发创新方面,我们可以不计成本。”
▲廖克文给嘉宾介绍谷葚红桑葚酒全自动产品包装线
为了满足高端酒酿造和储存需要,公司斥资建造地下酒窖,购买进口错流过滤机、气囊压榨机等先进设备,这些设备能保证在酿造过程中让最好的桑葚受到最少的伤害,最大化的表现其卓越品质,让桑葚酒在最合适的环境中发酵、储存、成长。实验室里,气象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和桑葚酒自动检测仪等先进的检测设备比比皆是,为产品的研发、质量检测提供了硬件设备保障。
在人才管理上,他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团队的建设。不惜重金聘请国家一级品酒师、国家一级酿酒师、工程师等专兼职研发人员20余人。他经常邀请国家级酿酒师到企业里来给工人上课培训,带领酿酒团队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从不闭门造车,企业与国际国内同行交流和合作从未间断。多年以来,他不管是与桑葚种植户的沟通,还是与酿酒专家的合作交流,都是用“心”进行。他不断引进酿酒品种、研究长寿之乡桑葚种植和酿酒工艺,提升了巴马长寿国际旅游区桑葚的种植与桑葚酒的酿造水平。
酿酒要想搞创新,就要先做好传承。而不是随便换一个品牌,或者是换一个包装,调一下酒精浓度,这些不是真正的创新,创新应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让酿酒工艺的改善来提升酒的质量。廖克文说:“桑果精选后进行清洗,再进行压榨,果渣进入养殖场。果汁进行一次发酵后澄清再进行第二次发酵,检验合格后进入地下酒库。然后到过滤再进入高位槽,再经高温瞬间灭菌等20多个工序一个不能少,只有用心来酿造的酒,才能让消费者品出酒的奥秘所在!”。
植根桑葚,再创桑业文明
历尽桑沧方为水,留住巫山才是云。廖克文利用桑葚果来酿酒不是追逐什么时尚潮流,而是在沧海桑田之后,对中华文明的发现与认知。换句话说,谷葚红酒的真正源头来自中国的桑蚕文明。中国的桑蚕文明制造华贵的真丝绸布,在唐朝,丝绸之路上的驼铃把以“丝”为主的中国服饰文化传送到了遥远的西方。全能大儒王阳明说,“譬之树木,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再去种根。”在众多先种根的企业中,廖克文是幸运的,因为他把谷葚红的根深植于中华桑文明和世界长寿之乡的沃土之中,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使他的企业得以快速健康发展。
▲长寿之乡酿酒大师廖克文酿造的谷葚红桑葚酒
酿酒是一项讲究专业的技术活,一个大半辈子都与酒打交道的廖克文,要开发出一款以桑葚果为主要原料,健康又独具特色的新品红酒,技术上的压力真的也不小。
廖克文说:“做桑葚果酒难度比做传统酿酒难度大,桑葚果容易发生变质,要争取在4个小时之内把桑葚果清洗压榨成汁,入罐发酵,这样的酒才新鲜,口感才好。但是我们南方太热,到了7月份,室外温度高达38度以上。经过我们与专家研讨之后,通过安装空调等方式来控制的温度,确保桑葚果的新鲜度。同时购买先进检验、消毒、发酵等相关设备,把传统酿酒工艺与现代制酒技术相结合,酿造出具有独特品质的谷葚红桑葚酒。”
有了先进设备和技术做保障,桑葚果的新鲜度得到最好保存,同时采用瞬间鲜活压榨分解技术,让桑葚在黄金四小时内,实现从田间采摘到入罐发酵。谷葚红桑葚酒的酿造离不开传统酿酒工艺,桑葚果原色、原味、原香不能改变,本质微量元素也不能改变,这必须进行低温发酵保持活性,在历经两年之后,再经过老熟,口感分割,沉淀杀菌,到最后灌装销售。谷葚红桑葚酒严格遵循着时间的法则,将桑葚果的美味、功效发挥到极致,投放市场,反响热烈,得到了消费者的肯定和赞扬。
作为世界顶级的长寿之乡,巴马除了得天独厚的水、阳光、空气、地磁,还有富硒、碘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土壤。当地桑蚕业发展良好,桑树全身是宝。不少企业以桑树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出桑叶茶、桑果干、桑果汁、桑果罐头等长寿产品。廖克文的企业植根桑葚,谷葚红桑葚酒必将给桑蚕文明再添新篇章!
(覃新强 覃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