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初探

2023-07-09 12:26:00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初探

赵相霞

(济南市历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济南 250100)

随着互联网和国际物流贸易的发展,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不仅能够保护消费者的人身健康、消费权益,还能够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1]。食品监管部门监督管理食品安全,落实监管任务,监督检查食品生产质量,全力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决策部署,交流食品生产监督检查工作经验,分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加强食品生产监督检查工作举措,加强对食品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教育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习惯从法律规范的执行层面开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缺少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思考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理念[2]。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全链条过程,在当下食品监管工作中,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源头监管和市场监管机制,监管机构忽略了对食品安全源头的监管,同时和农业部门的协同沟通机制薄弱。由于执法体系不畅、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手段欠缺等各种原因,各个流程法律法规有待强化。监管部门无法做到对食品原材料的有效监管,对食品的种植、养殖环节关注程度不高,不能从根本上提高食品生产经营厂家的违法犯罪成本,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威慑惩戒作用有限,且其未能及时披露足够的食品安全信息引导消费者消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相关部门对食品生产厂家监管不到位,出现畸形的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民生安全,阻碍经济发展。

1.2 监管部门监管力度弱化

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食品生产厂家违法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监管力度的弱化导致在食品生产经营中,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以假充真、降低标准生产经营食品,为了提高销量,进行虚假宣传,使用不符合标准的防腐保鲜材料[3]。在此情况下,消费者缺乏足够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消费选择,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缺失导致食品生产厂家冒着违法犯罪的风险开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1.3 缺乏专业食品安全监管人员

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由于机构改革,专业食品安全监管人才流失。市场监管部门人少事多、专业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匮乏,人才流失导致在食品监管过程中,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风险分级登记、举报投诉等相关操作规程不规范。相关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专业情况、协调能力、处事风格搭配不够合理,在基层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配合协同能力不高。

1.4 消费者食品安全理念薄弱

食品生产经营者只是被动接受监管、消费者只是被动获悉食品安全信息,消费者进行消费选择时会综合考虑媒体宣传、食品价格、食品安全状况等各种因素。食品安全状况是消费者进行消费选择时参考的重要内容,食品安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消费者会通过媒体宣传、价格等其他因素选择商品。

2 解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形成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博弈关系,并在市场自我调节基础上施加干预,逐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动态平衡。应当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从源头抓起,建立预防机制,加强对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的监管。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提高监管人员对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的认识,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持续健全监督检查体系,合理划分监督检查事权,做好食品安全日常检查、体系检查工作,加强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加快职业化、专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督检查实效,全面提升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水平[4]。对食品销售者以及生产者定期进行知识宣教,使其把食品安全转为自身的自觉意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切实抓实抓紧抓好食品质量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和防范私屠滥宰、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有效保障食品安全,进一步深化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认识,充分认识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建立市场级检测体系,在市场设置食品安全检测仪器、提供检测方法,随时对有关食品主要质量参数进行检测,可由市场专职检测人员开展抽检,相关部门应投入一定费用开展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供市场快速确认质量。杜绝不合格产品上市,保障民生安全,加强对相关监管人员的监督,增强人员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采取强制措施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2.2 明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

相关部门应当明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目标,深入一线,对相关食品生产经营产业链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并对生产环境条件、原辅料控制、运输及交付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落实企业食品生产过程安全的主体责任[5]。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各大市场的监管工作,强化市场人员、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为市场秩序提供有效保障。定期检查餐饮服务区域,使应用的原材料可追溯。对农贸市场从事人员、开办者、餐饮从事人员、食品生产经营者做好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明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以肉品、酒类产品为重点,以定点屠宰企业、酒类批发零售企业为重点对象,以城区、城乡接合部和农村集市为重点区域,采取强有力措施集中整治,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以达到净化食品市场、切实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目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坚决落实关于食品安全的具体要求,通过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提升监督检查能力、发挥监督检查作用,把监督检查作为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抓手、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的有效手段,不断筑牢食品安全风险防线。

2.3 强化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做好食品监管工作,应当强化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相关部门不仅要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安全食品的理念,而且应该强化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意识,从而保证食品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监管好食品安全源头污染问题,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掺杂使假食品安全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监督检查,把查摆问题、防范风险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常态。成立购销市场合作平台,提供代理合作咨询,各市场通过订单购销平台及实体经济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充实现货行业的发展。要把监督检查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完善监督检查制度,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建立“公平、公正、公开、健康”的食品安全平台,带动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的发展。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事关政府执政形象、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因此,强化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至关重要。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做好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把食品安全检查整治当作一项严肃的工作,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做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对相关食品生产、经营厂家进行全面整治,彻底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相关部门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开发农产品、打造特色品牌”为发展理念,逐步建立健全研发基地、种植基地、加工基地、贮藏基地和物流基地。同时在监管中,保证食品生产厂家能够以质量为生命,以创新为动力,以社会责任为发展使命,确保食品产业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市场。净化市场源头,对人们的常用食品严加管控,进行规范型、创新型种植,调整生产结构及生产保障体系。

2.4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互联网+”网格化监管

在传统的人工监管模式中,较为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地毯式摸排、突击检查、抽样检测、专项整治等手段。日常监管数据多归集于干部自身,缺乏有效分析、整合、运用,监管干部多凭个人经验和能力开展工作,缺乏有效的数据技术支撑。此外,基层监管机构对辖区食品经营主体开展监管执法时,所依据的数据和信息多源于机构内部,缺乏上下贯通和横向沟通,协作性和整体性相对较差。难以界定职能部门的部分监管职责,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监管的“盲区”和“误区”不可避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大数据等新一代智能技术已逐渐成为增强政府监管与社会治理能力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手段,这也为创新市场监管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相关部门可以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联合政府、企业和第三方的监管力量,将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餐饮服务等全链条监管流程进行优化。“互联网+”网格化监管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平台,负责其中的经营行为监管和经济户口管理,减去了中间流通环节,达到高效营销和运输,能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物美价廉安全的食品。相关部门采取“1+N”的食品安全检测监管模式,以食品快检室为平台,以食品快速检测车为载体,以食品监督抽检为抓手,以食品快速检测箱为辅助,以专业执法人员和专业检测人员为力量,以创新为驱动,以惠民为根本,以科技为支撑,形成食品安全网格化、智慧化管理机制,达到高效协作、联动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工作新局面。

3 结语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该对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检查生产经营设备设施、生产经营环境、食品添加剂、食品原料的具体情况,从而保证安全、健康的食品流入市场。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在执行监管的过程中避免影响生产经营者合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有利于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早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民生安全。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