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市场监管局创新食品安全工作纪实

2022-07-12 17:44:50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用“四个最严”确保毛南群众的“舌尖安全”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市场监管局创新食品安全工作纪实
 
  覃新强 崖斗南 覃梢桦
 
  桂西北的毛南族曾被称为“毛难族”,意思是受苦受难的民族,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毛南族”。广西环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自从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毛南山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望天吃水难”的山沟里涌出了幸福泉,从“草帽能盖地”的石缝结出了幸福果。2020年5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群众实现整族脱贫走上了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随着毛南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成为市场监管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在自治县党委、自治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把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保障民生工程,把创建卫生城市和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相结合,开展一系列市场秩序整顿规范专项行动,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创新监管手段、破解监管难点、提升监管效能,依法打击侵权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持续做好无证无照经营排查,以食品安全为统领,努力强弱项、补短板,重点攻坚,着力推动食品生产经营水平全面提升。2022年4月,该县市场监管局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授予“广西食品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自治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韦树军在食品安全工作推进会上讲话
 
  “不忘初心,就是要以毛南族群众为中心,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牢记使命,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创新食品安全监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自治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韦树军如是说。
 
  在这个工作理念指导下,该县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聚力打造“互联网+明厨亮灶”,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随机抽查食堂食品安全状况,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不断优化准入环境,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实现企业开办“零纸质材料、7个事项、1个工作日内”完成,推行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开办者可全程电子化办理相关证照。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着力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食安,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怎样才能把百姓关心的大事做实做好?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严格按照“四个最严”要求,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生产”和“监管”两手抓,严守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开展高风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力以赴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食品安全规范管理推进会
 
  专项整治行动开始后,通过经营主体自查和监管执法人员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市场监督部门对全县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排查。
 
  在排查期间,该县市场监管局督促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对照《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操作指南》等法律法规及规章进行全面自查。对查找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对倾向性问题及时反馈,压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该县市场监管局结合监管工作实际,开展小作坊花生油质量安全监管专项检查,排除食品安全隐患。2021年,共检查小作坊65家次,整改6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做出限期整改,整改复查率100%;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鲜湿米粉质量安全专项检查、跟踪复查,发现存在问题责令整改,共抽检26批次,合格22批次,不合格4批次,均立案处理。同时还重点整治食用八角、黄花菜、腐竹、香菇、笋干、干辣椒及柿饼等蔬菜干制品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共抽检八角6批次,干辣椒7批次,腐竹1批次,银耳1批次,香菇7批次,黄花菜1批次,笋干3批次,干木耳4批次,其中不合格1批次,对抽检不合格的圴已立案处理。评价性抽检4批次,其中白菜干3批次,笋干1批次,结果均合格。
 
  与此同时,对自消餐饮具、油条和保健食品等开展专项整治。排查自消餐饮具餐饮经营单位,抽检监测自消餐饮具44批次,合格38批次,不合格6批次,已立案6起;加强对油条加工经营的监管,建立区域监管责任图,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分区、定人、定责。对油条监督抽检全覆盖,共抽检21批次,合格20批次,不合格1批次;对辖区内保健食品经营主体进行突击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86人次,出动执法车辆36台次,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违法宣传营销、欺诈误导消费等违法行为。
 
  消除隐患,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
  ▲自治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市场肉类食品进行抽检
 
  当前,国际新冠疫情仍在蔓延,国内疫情充满变数。为有效遏制新冠病毒传播,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高度警惕、主动作为、积极履职,强化对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闭环监管,坚持“人”“物”同防,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链条,筑牢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火墙”。
 
  按照自治区、市、县相关部门关于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的要求,该县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传达学习自治区、市、县有关冷链食品监管文件要求和会议精神,部署对进口冷链食品经营单位监管措施,严格落实“四个不得”,即“没有检验检疫证明不得上市销售、没有核酸检测报告不得上市销售、没有消毒证明不得上市销售、没有冷链食品溯源码不得上市销售”。督促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实行进口冷链食品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区售卖。排查企业自建冷库、第三方冷库,检查超市42家次,冷冻食品经营店48家次,食品生产企业自备冻库6家次,餐饮环节自建冻库15家次,下达疫情防控整改通知书5份。截至目前,全县冻库18家已全部启用八桂冷链通平台,实现“首站赋码、一码到底、来源可溯、去向可追、全程可控”,全力确保市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对外严格对进口冷链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管,对内从管控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等源头消除隐患,严防问题食品进入市场、流入餐桌。
 
  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去年,检查食品加工小作坊等生产主体105户次,检查食品小餐饮、小摊贩等经营主体562户次,检查餐饮服务主体1765户次,检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各类市场90户次。同时深入校园开展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压实学校、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坚决取缔无证照或超范围经营食品,规范不符合食品经营条件的经营行为,共检查食品配送企业7家,学校周边食品经营48家。整治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106人次,出动车辆36车次,检查食品经营413家,食品摊贩126个。因未建立并遵守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立案查处校园内或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店16家,罚没款73244元。通过开展食品整治行动,把食品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
 
  监管创新,餐饮“明厨亮灶”得民心
 
  环江是中国菜牛之乡、中国香猪的原产地,因拥有香牛、香猪、香米、香鸭、香菇等“五香”特产而名扬国内外。拥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等称号的环江,成为人们的旅游目的地,到环江吃“五香”更是许多人的梦想。
 
  在初具规模的环江独特美丽的喀斯特地貌县城街上,旅游的人走进餐饮店后,都可以看到透明的厨房,直观了解食物加工的全过程。不仅如此,部分餐饮店为了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还装上摄像头和显示屏,让消费者通过大屏幕实时观看厨房里的监控画面。
  ▲自治县市场监管局对全县幼儿园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
 
  “在环江一进餐饮店,就看见餐饮店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制度、食品量化分级等信息,烹制过程基本上看得清清楚楚,吃起来非常放心!”一名正在壮乡土菜馆用餐的市民说道。
 
  在环江县,市场监管局不仅推进学校食堂的“互联网+明厨亮灶”,同时将“互联网+明厨亮灶”推广到全县餐饮服务单位,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可随机抽查食品安全状况,多元打造“互联网+明厨亮灶”。为做好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工作,该县市场监管局对全县1300余家餐饮店开展专项整治,尽力做到各餐饮单位主体资格合法、原料来源清楚、加工过程规范、厨房环境卫生、工具用具洁净及人员衣帽干净。鼓励中小学食堂、养老院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将厨房监控视频信息上传至监管平台,让消费者看在眼里,吃得更安全更放心更舒心。
  ▲自治县市场监管局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遵循“四个最严”要求,在责任落实、市场监管、食品安全等方面下功夫,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助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稳定发展。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