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中国零食趋势调研回顾

2014-08-04 10:34:48 来源: 加州开心果

  上海2014年8月4日电 /美通社/ -- 一项针对中国国民饮食习惯变化的调研,揭示了面临当前肥胖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消费者对“明智选取零食”的需求

  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使得零食摄取量增加。

  88.5%的受访者认为零食不宜。含高饱和脂肪及糖类的人气零食并非有营养的零食。

  我们呼吁:国人应将明智选取零食作为控制肥胖的一项重要举措。

  何谓“明智的零食之选”?建议大家选取加州开心果之类的坚果及其他果蔬作为日常零食。

  最新公布的零食调研数据进一步表明,中国消费者的饮食选择以及饮食习惯亟待教育和改善。如今,中国从人口营养不良快速转变为全球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1),不同类型的食物消费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2) 。调研发现,零食消费从20年前的闻所未闻发展到如今的风生水起 (2) ,消费者亦可通过各方面的信息改善膳食选择。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UCLA ) 人类营养学中心的李兆萍博士建议中国消费者调整零食习惯,“明智”选择类似加州开心果之类的零食,在吃零食的同时也能获益。

加州开心果

  加州开心果

  生活方式的巨变改变着人们的零食习惯

  在最近发表的研究中,Popkin 等学者(3)认为,20世纪巨大的社会及饮食变化对传统中国饮食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食物的类型、基本的烹饪及饮食方式被更多的肉类、油炸食品、在外就餐以及过量脂肪摄入所取代 (2) 。将近90%(89.5%)的受访者表示,上一辈人的生活方式比当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健康;67%的受访者对于急剧升高的肥胖率表示担忧。在年龄40岁以下的受访者中,93.7%的受访者认为保持健康和均衡饮食习惯是很重要的,但只有43.7%受访者(43.7%)正在这样做,可见,为人们提供更多健康饮食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30颗开心果仅含100卡路里热量

  30颗开心果仅含100卡路里热量

  人们改变生活方式以适应大城市快节奏的同时,零食的摄取量也随之增加,这个趋势不可避免。调研结果显示,41.6%、40.4%和26.7%的受访者分别选择巧克力和糖果类、饼干点心类以及薯片类当零食。 这些零食均含有高饱和脂肪及糖份,对于饮食、健康和体重产生的负面影响自然可见(88.5%)。但是若明智地选择零食,则能带来诸多益处,比如消除两餐之间的饥饿感、为日常饮食补充额外的维生素及营养成分。

  李兆萍博士认为:“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他们的父辈可谓大相径庭,他们的饮食习惯亦有很大区别。吃零食本身并不是问题所在,但是吃‘正确的’零食则非常重要。果蔬、坚果等相较有益的零食是“明智的零食之选’,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缓解餐间饥饿感,还能补充正餐中可能缺失的维生素和其他营养元素。加州开心果就是一个不错的零食选择,可以为人体提供包括蛋白质、纤维素、铜元素多种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之所以选择加州开心果,是因其高质量、不漂白,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其原始的营养价值。”

  情绪与零食之关联

  谈到吃零食的原因时,调研结果显示因无聊吃零食的人(59.8%)多于因饥饿吃零食的人(47.9%), 由此可见人们的情绪变动与食欲密不可分。另有72.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因为想吃喜欢的食物而吃零食,29.8%的受访者认为吃零食是对自己的奖励,而25.7%的受访者吃零食仅仅是为了放纵自己的食欲。当被问及食用零食后的感受,62.5%的受访者表示“满足而愉悦”,42.4%的消费者则只有饱腹感。此后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解释,何以s消费者零食习惯的不同,随之产生的情绪体验也不同。

  专家建议现代生活需要“明智的零食之选”

  营养学专家表示,“明智的零食”给人们提供平衡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开心果能为人体供应不饱和脂肪、足量有益的植物蛋白以及部分源自纤维的碳水化合物;而诸如巧克力、饼干和薯片之类的零食,热量摄入成为主导。同为100卡路里零食,加州开心果的果仁数量不仅超过众多其他坚果类零食,更可以达到薯片数量的3倍。

  加州开心果产于温暖的“阳光加州”,其名字“开心果”的别称也许可以让你在品尝加州开心果的同时,添加一份独有的快乐感觉。而且,剥开开心果壳的过程对一些消费者来说不失为吃零食时的一种乐趣与放松。

  加州开心果:瘦子坚果

  考虑到中国即将出台更新的饮食及营养指南,这是我们思考健康零食在良好生活方式中所起作用的很好的机会。在中国,有超过五分之一的成年人超重(1),调查中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肥胖是一种困扰。根据UCLA最新的一项调查研究所示,由于加州开心果是带壳坚果,剥壳的动作可以延长整个进食过程,同时果壳的堆积还可以随时提醒食用者注意自己的进食量。堆起来的果壳让人有“吃的够多”的感觉,从而打消继续进食的念头 (4) 。

  关于李兆萍教授:

李兆萍博士

  李兆萍博士

  医学博士,大卫格芬医学院人类营养学中心(Centre for Human Nutrition, David Geffen School of Medicine)临床营养科主任。

  李兆萍博士的临床医学研究始于北京大学,并获得了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如今,她同时拥有美国营养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颁发的内科医师和营养师两项专业官方证书。她同时亦是美国营养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Nutrition)、肥胖协会(the Obesity Society)和美国营养学院社团(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Society)等众多专业营养组织的成员之一。自1997年起,李兆萍博士开始在UCLA(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

  目前,李兆萍博士是UCLA医学院的教授,负责领导UCLA人类营养中心的临床研究,同时还在罗纳德里根医学中心(Ronald Regan Hospital)进行实践性诊疗。她接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和退伍军人管理局(Veteran’s Administration)的资助。李兆萍博士亦是30多个营养、肥胖和植物学研究领域临床试验项目的首席研究员,并曾于《JAMA》,《内科医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美国饮食协会》(Journal of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和《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专业期刊上发表逾50篇文章。

  调研背景:

  1000名中国消费者于2014年5月通过QQ调研,在第一调查网(1diaocha.com)接受了“中国零食调研”问卷调查。

  受访者男女比例持平

  受访者的年龄均在40岁以下

  受访者范围遍及中国大陆

  注:

  Gordon-Larsen P, Wang H and Popkin B. M. Overweight dynamics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ults. Obesity Reviews. 2014;15(Suppl. 1):37-48

  Zhai F. Y, Du S. F, Wang H, Zhang J. G, Du W. W and Popkin B. M. Dynamics of the Chinese diet and the role of urbanicity, 1991-2011. Obesity Reviews. 2014;15 (Suppl. 1):16-26

  Du S. F, Wang H. J, Zhang B, Zhai F. Y, Popkin B. M. China in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from scarcity and extensive undernutrition to emerging nutrition-related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1949-1992. Obesity Reviews. 2014;15:8-15

  Li Z, Song R, Nguyen C, Zerlin A, Karp H, Naowamondhol K, Thames G, Gao K, Luyi L, Tseng C, Henning S and Heber D. Pistachio Nuts Reduce Triglycerides and Body Weight by Comparison to Refined Carbohydrate Snacks in Obese Subjects on a 12-Week Weight Loss Program.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2010;29:198-203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