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2 17:10:55 来源: 中华网
在中国历史上,从汉朝汉惠帝不理政事,吕后临朝听政后,北魏冯太后、唐朝武则天更是自己做了皇帝、宋代高太后等皇室女强人倍出。而其中高太后更是以一旨与政事无关的“禁造密云龙”让后人印象深刻。
“密云龙”是宋神宗时建安所产的一种团茶,这种茶是为皇室特制的,它以黄金色袋封装,比方帝王的服饰,故曰“黄金缕,密云龙”。为当时北苑贡茶中比小龙团更为精绝,精心采焙制造的名茶,仅供玉食,不作赐予。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亦曾记载道:“熙宁中,贾青为福建路转运使,又取小团之精者为密云龙,以四十饼为一斤,而双袋谓之双角团茶。大小团茶皆用绯,通以为赐也;密云龙独用黄盖,专以奉玉食”。可见其作为贡茶相比之都极为珍贵,王公大臣都难以见到。
宋元丰八年(1085),正当王安石变法初成效时,支持变法的宋神宗赵顼病故,其子赵煦(即哲宗)即位,年仅十岁的赵煦嗣位是为神宗,神宗之母宣仁太后高氏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称其为高太后。
高太后垂帘听政后,由于小皇帝太小,开始一点点的赏赐出色的大臣及皇族人士。而皇亲国戚及权贵近臣们总是厚着脸皮求赐。乞赐的人越来越多。弄得一向节俭的高太后烦恼不堪,无法招架。宋人周辉《清波杂志》记载说,元祐初年,高太后痛下决心,下令建州不许再造密云龙,连团茶也不要再造了。曰:“受他人煎炒不得也。”“拣好茶吃了,生得甚意智。”其意思是说:“这样免得经常受人‘煎炒’,不得清静”。又说:“拣这些好茶吃了,又生得出什么好主意?”这一番话传出后,密云龙的身价更高,在朝野官绅之间无不视为至宝,人人都想居为奇货。
据孙月峰《坡仙食饮录》记载:“密云龙”之味极为甘馨,苏轼对此奉为至宝。而苏轼以密云龙来招待至亲贵宾。这也证实了苏轼对密云龙的珍视。在宋代很多伟大的诗人都曾为密云龙赋诗写词。苏轼的《行香子》、米芾的《满庭芳·咏茶》、黄庭坚《和答梅子明王杨休点密云龙》、《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更有晁冲之向老友江子之的索茶诗《简江子之求茶》。诗词中无不充满对 “密云龙”的向往之情及珍视。
高太后虽是口上说说,密云龙果真不再制造,北苑入贡朝廷的贡茶中,便没了密云龙。
令高太后遗憾的是,密云龙并没有因为一道圣旨而果真不再制造了。禁令一传至朝野缙绅中间,密云龙之名更是炽手可热,人人都想居为奇货。而入贡朝廷之物中,没了密云龙,却来了个“龙焙贡新”。周辉《清波杂志》中说,南宋淳熙年间(1174年至1189年),每年入贡朝中之贡品有十二纲,第一纲就是龙焙贡新,只有五十余挎(方寸大小的小块),比密云龙更贵重。周辉说:“这是不是以龙焙贡新之名易密云龙之名?或者是否确为质量比密云龙更优的新品种,不得而知。”
高太后禁造密云龙,非但没使宋代制茶工艺水平停止不前,反而使之更上了一个台阶。这真是高太后始料所不及的。自此以后,“密云龙”的故事就成了传说,但是“密云龙”的制造工艺却偷偷的保留下来,在民间不断流传。
千年后,由武夷山凤凰茶业有限公司传承古法“密云龙”制茶精髓,出品了高端“密云龙武夷岩茶”。其外形条索紧结、壮实且沉重,色泽绿褐鲜润、宝光充盈,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香气馥郁而又悠长、兰花显著,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明显。小壶小杯细品慢饮之,方能真正体味到传说中武夷茶王,岩茶之颠的韵味。品味“密云龙”过程即是美,好友知交,相促而坐,细泡一盏,轻品慢啜。这“密云龙”的滋味萦绕口中,久久不曾消散,似乎唯有“霸气”一词可涵盖其滋味。浓浓有深意,处处留茶香。